新興市場匯率風暴已吹襲到其他全球其他市場,甚至擴散到經濟及政策領域。這雖使投資人感到痛苦,但也創造出一些投資機會。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認為,在經濟面,許多新興經濟體面臨全球需求減少及商品價格大跌的雙重利空,使原料出口國的收入劇減。新興經濟體可以採取的政策選項不多,過去幾年來累積的可觀外匯存底已將耗盡,能夠使用的金融工具也更有限。
撤資潮加劇經濟壓力
外資撤離更使新興經濟體面臨更大挑戰。來自工業國家的熱錢現在覺得急需撤回本國,不但使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存底及資產價格承受更大壓力,使經濟更加失靈。
伊爾艾朗說,在外匯領域尤其尖銳。大部份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都比金融海嘯期間更低。
“固定匯率”制度漸失效企業也因為外幣債務沉重,且本國貨幣貶值,使國內收入與外幣債務無法相抵,而蒙受重大損失。“固定匯率”制度陸續遭到放棄,包括哈薩克及越南等。
這些都使新興經濟體貨幣的貶幅,超過基本面所應有的水準。
短期而言,伊爾艾朗認為,投資人在佈局資產組合時固然需謹慎,但亦並非全無運作空間。
因為價格超跌加上骨牌效應,也能創造出個別的投資機會。當市場進行清洗時,完全不分好壞,甚至迫使一些投資人把能賣的先賣掉。在客戶贖回的壓力下,即使是最有長期眼光的經理人也只好累積現金,且通常儘可能增加現金。
可趁亂買好賣壞
他說:“如此一來,投資人可以利用市場混亂之際,買進基本面良好的債券或股票,同時賣掉手上基本面不佳、且可能更壞的產品。”
挑選產品的最重要條件,就是:財務空間大、營運彈性高、經營紀錄好的公司。
長期而言,他表示,投資機會在於長期投資人眼中價格相對偏低的資產,尤其可能的是新興市場貨幣、本國貨幣債券及國外債券;只有有耐心,並能有豐碩的報酬。(星洲日報/投資致富‧國際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