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債”跟斗原因何在?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0 Sep 2015, 11:53 PM

2015-09-20 19:02

  •  

根據大馬破產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大馬每天有41人破產,而2014年每天破產的人數躍升至63人,30歲以下的破產者佔了15人,將近四拳王泰森一場比賽動分一的人數。為何破產的人數逐漸趨向年輕呢?又是甚麼原因導致他們破產?

 

信貸諮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理財教育課程導師莊國輝博士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破產的原因,可歸納為3大類:貪婪(Greedy)、生活方式(Lifestyle)以及不可面對的因素(Circumstance),簡稱GLC。

 

 

他說,現今大部份的人都缺乏財務規劃,並沒有長遠的計劃,以致債務纏身。

他舉例,部份年輕人為了面子,購買比較好的車子,並選擇供款低、供期長的配套,但沒有想過,萬一發生意外,造成額外花費,就面臨了債務困難的問題。

 

分不清“想要”及“需要”

現代人追求物慾的享受,莊國輝說,“想要”及“需要”是人們經常搞錯的地方,也是導致債務纏身的原因之一。

“曾經有一名求助者,我們要求他列舉日常開銷,發現名單上竟然有衛星電視節目。

莊國輝說,該名求助者平常忙於工作,週末交際活動又多,根本不需要衛星電視節目的服務,由此可見,他根本沒有搞清楚“需要”與“想要”的分別。

高學歷高收入並不代表沒有債務的問題,因為專業人士也可能缺乏財務管理知識。

莊國輝表示,曾經有一名月入2萬令吉的醫生,追求高品質的生多套房產,並經常出入高級場所,最終從寬裕的生活,搞成債台高築。

“這名醫生屬於高收入一族,但房貸與車貸佔了收入的70%,超過健康的比例,以致被房貸及車貸壓得透不過氣。”

莊國輝說,這名醫生分不清現實和夢想,導致周轉不靈,因此建議他脫售部份資產,以減輕負擔。

“一開始,醫生放不下顏面,擔心脫售資產會遭人取笑,但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時,最終接受了建議。”

世界輒數百萬以至上千萬美元的收入,但在揮金如土的情況下,最終活,駕駛名車,擁有淪落至破產的局面。這就是金錢可以使人富有,亦能使人貧窮的例子。

“上述就是貪婪與奢侈的生活模式的典型例子。”

那不可面對的因素又是哪些呢?

 

醫藥費救急

莊國輝說,不可面對的因素最主要就是疾病。

“親人生病了,我們當然是即時送院就醫,手上就算沒錢,也會用各種方法舉債,以確保親人得到醫療。”

最簡易的舉債方法就是透支信用卡或者是借高利貸。

他提醒,輕易得到的借貸,其利息也必然比較高,若沒有及時還錢,在高昂利息複數的增長之下,就是一筆龐大的債務了,因此不到緊急關頭,千萬不要做這方面的考慮。

 

誤當親友擔保人

此外,年輕人會被列入破產名單,部份因素是做朋友的擔保人。

莊國輝說,一些青少年如學院生,在朋友的誤導下,而簽署擔保人文件。

“即使當下不願簽,在朋友出言斷絕關係的言論後,害怕失去朋友,就糊里糊塗的簽了擔保人文件,從而埋下債務的伏筆。”

莊國輝建議年輕讀者,若真的面臨上述狀況,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拆解。

“假設朋友要你簽署擔保書的金額是100萬令吉,你可以坦白的告訴朋友,簽署擔保書之後,就準備為對方扛下相關的債務,但目前的還債能力只有5千令吉,要求朋友讓相關機構修改金額後,再來簽署也不遲。”

“這樣一來,不但不會撕破臉皮,又保全了雙方的情誼。”

 

父母付房產頭期
孩子不還供款

此外,他也表示,父母溺愛孩子,導致新世代理財觀念薄弱,也是年輕人債務日益增加的原因。

“曾經有父母為女兒支付了房產的首期,希望女兒在往後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但女兒並不珍惜,不但沒有繳付供款,房產也沒有出租,任由丟空。最終該房產被迫以低於市價被銀行強制拍賣。”

 

管好現金流
不輕易借貸

有關馬幣近期貶值,不少從事出口的業者成本大幅增加,他建議涉及相關業務的商家,最好趁此審視自身的現金流是否可以應付,若無法應付,最好尋找放貸方重新洽談貸款的條件。

他表示,生意人若在正規的途徑無法取得貸款,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舉債,以求渡過眼前難關後再決定。

“在生意上的角度,這是相當拼搏進取的做法,惟一旦貸款的利息過高,不但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可能會不斷舉債養債,最終無法支付高昂的利息,就會面臨倒債的危機。”

他強調,經商人士必須持有足夠的現金流,才能應付無法預測的危機。

 

主動破產
紓解精神壓力

此外,他也建議,背負正規金融機構債務的人士,若真的無法償還,可以考慮採用破產的方法。

他解釋,雖然破產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至少可以纾解精神上的壓力。

“對於這類負債者,我們必須非常的小心,因為稍有不慎,都可能導致對方以輕生方式,逃避問題。”

他表示,許多可能面臨破產的人士,一般都會被相關機構以電話或不同的管道追債,導致精神不振。

他補充,破產對個人最大的影響就是無法出國、創業及參選。

“破產雖然是最壞的打算,但解決了精神上的壓力,就不會輕易想要以自殺來解決問題。”

他說,曾經有一位負債者想以跳樓解決問題,而他背負的債務是1萬7千令吉。

“請問真的有必要以死亡來解決嗎?如果能早點向有關機構求助,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理財
有備無患

通貨膨脹,物價上揚,但薪水卻追不上物價,以致錢越來越不夠用,因此理財顯得越來越重要。莊國輝表示,理財除了是給自己有充裕的金錢以外,更重要的是為自己最重要的人留下選擇。

“天有不測風雲,若你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萬一意外離世,事先做好的準備可以說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

他表示,健全的財務規劃,也是往生者給在世的人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有了金錢,起碼在世的親人,往後的生活就有了更多選擇的餘地。”

儲蓄達標後
將不會隨意花掉

儲蓄是從小就培養的觀念,但為何許多人會儲蓄不成功呢?對此,莊國輝認為,這主要是儲蓄的人並沒有設下清晰的目標。

“假設,你有清晰的儲蓄目標及時間限制,那麼情況就會不一樣。”

他舉例,假設你計劃到歐洲旅行10天,費用是1萬2千令吉,每個月可以儲蓄500令吉的話,那麼需要2年的時間。

“在儲蓄的這段過程,你會對自己每天的開銷都有所限制,這樣就不會胡亂花錢。”

當2年後成功存到1萬2千令吉或者更多的時候,你是否又願意將這筆儲蓄用來旅行呢?

“一般來說,當達成儲蓄的目標,就不會輕易花掉這筆錢了,因為這當中經歷不少困難,才達到目標。”

他補充,有些年邁的父母不願更換家中陳舊的家具,是因為這些家具都是當年辛苦儲蓄購買,也見證了一個家庭的建立及成長。

“對他們而言,個中的價值無可取代,沒有經歷辛苦儲蓄過程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感受的。”

 

存18個月薪水儲備金比較安全

莊國輝表示,大馬除了華族、巫族及印族三大種族外,還有第四大族群,那就是“月光族”。

“月光族一旦碰上緊急事故,就可能舉債,最終導致債務纏身。”

生意必須要有足夠的現金流,方能應對任何的突發狀況,而普通人的生活也一樣需要現金流,生活才能比較安穩。

一般來說,人們最好是擁有3至6個月的薪水儲備金,這樣即使失業,也暫時不會影響生活。

莊國輝表示,儲備金的多寡,胥視個人的心態與性格。較為激進的人,認為可能只要2個月的儲備金就足夠,但保守者就要更多了。

“最保守及安全的做法,是能擁有18個月的薪水儲備金,即使面對再大的突發狀況,也不至於無法應對。”

 

投資
須知3件事

收入可分為工資性收入(Active Income)及資產性收入(Passive Income)兩種,後者主要是透過投資不同的項目而達成目標。

許多人希望可以擁有更多資產性收入,有哪些投資工具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呢?

莊國輝提醒,許多騙子就是看準了人們想要快速致富的貪婪,通過花言巧語,誘使他人將金錢投放在不可能得到高回酬的投資項目,以致許多人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有些人認為,花一點錢買個希望,難道有不妥嗎?問題是,受害者是基於信任而被騙,那你是否又願意傷害信任你的人呢?”

欲速則不達,沒有任何一種投資工具可以讓人在短期內致富。莊國輝表示,必須踏實的尋找及學習,才有可能取得資產性收入。

 

目標、時限及風險

他也表示,投資不能只追求回酬,必須清晰知道3樣東西,那就是目標、時限及風險。

“你清楚自己的目標及時限後,才能尋找合適的投資工具,更重要的是必須知道風險的大小,這樣才能控制。”

很多人誤以為從親友身上知道的一切就是已經瞭解風險的大小了,其實只有從政府認證或其他權威性機構認可的資料才是真正瞭解風險所在。

“透過第三者得知的資料,多少還是打了折扣,只有親自查閱官方公佈的資料才能掌握更多的風險。”

 

陷困
面對現實

莊國輝表示,任何人面對財務困難之際,緊記“3A”方程式。

 

放下面子
承認自己無法管理債務

“3A是承認(Acknowledge)、分析(Analyst)及行動(Action)。”

莊國輝表示,面對債務困難,必須放下面子,承認自己無法管理債務,並坦然面對及停止增加新的債務,然後分析目前處境再整理貸款清單,最後在行動上,擬定個人預算開始,將償還貸款列為首個項目,並減低開銷。

“如果真的沒有方法處理,那麼可以尋求第四個`A’,那就是AKPK,透過專業人士協助進行債務規劃。”

他說,AKPK所有的服務都是免費的,該機構是國行的子公司,開銷全部由納稅人承擔,所以應該去使用相關服務。

“該機構每個月都有中、巫、英及淡米爾文的理財課程,且包含免費早餐,因此請不要客氣的使用。”

他補充,AKPK總部底下是購物商場,若害怕讓親友知道曾經到訪AKPK,那麼就說只是到購物商場就行了。

 

後記:

理財是一門學問,不管年幼的學童還是資深的職場人士,都必須認真看待。

許多人總是認為錢不夠花,但從來不檢視自己的日常開銷是否符合生活的需求,也因此造成了債務日漸嚴重。

其實只要減少一些享受及多花時間閱讀理財資訊,再拿出行動力,總有一天可以擺脫債務,但許多人都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以致淪落至“錢到用時無法尋”的狀況,這又能怪誰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謝汪潮)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2883?tid=8#ixzz3mIKNByz5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