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從中等收入陷阱脫逃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5 Oct 2015, 04:06 PM

2015-10-04 19:02

  •  

2020年宏願,目標就是要讓大馬成為像日本、英國等先進而富有的國家。但是,即使大馬經濟每年都以5%以上的速度成長,穩步走在成為“有錢人”的道路上,大馬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說法依然層出不窮。

 

  • 經濟學家認為,跌進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因為這些中等收入國家的科技進步緩慢,追不上先進國,以致在高價值領域不能抬頭。(圖:馬新社)

到底甚麼是“中等收入陷阱”?大馬真的無法突破窘境,晉升高收入國行列嗎?

 

何謂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用以形容發展中的國家到達中等收入過後,就很難跨過高收入的門檻,長時間停滯在中等收入的位置。

在“2015年亞洲發展銀行-亞洲智庫發展大會”上,亞銀經濟研究及區域合作部門顧問傑索斯菲利浦(Jesus Felipe)表示,高收入國的標準為人均收入1萬1千750美元,中低收入國的標準為2千至7千250美元,中高收入國為7千250至1萬1千750美元。

經濟學家認為,跌進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因為這些中等收入國家的科技進步緩慢,追不上先進國,以致在高價值領域不能抬頭。同時,這些國家也因為經商成本跟著經濟成長而提昇,在工業或其他領域上又不能和低收入國競爭,就這樣卡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動彈不得。

根據世界銀行,許多國家如巴西、阿根廷、菲律賓及泰國都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些國家在邁入中等收入國過後,經歷20多年,甚至50年都不能跨過門檻,成為高收入國。

 

經濟轉型計劃可行嗎?

事實是,除了上列國家以外,大馬也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國家之一。在論及中等收入陷阱國的學術文章當中,很多時候都以大馬為例子。

為擺脫“中產”地位,大馬政府在2010年推出經濟轉型計劃(ETP),目標是在2020年時達到高收入國標準。

但依靠最新的經濟轉型計劃,大馬有能力成為高收入國嗎?

相信讀者對經濟轉型計劃(ETP)都不陌生,在這份計劃裡,政府挑選出一些特定的領域,如經濟農作物(橡膠及油棕)、電子及電器、金融業、能源等,希望這些領域可以推動大馬整體經濟,成為高收入國。

乍看之下,大馬的經濟轉型計劃效果不錯,是否意味著大馬可以達到設下的宏願,成為高收入國呢?

 

9大絆腳石4大主因

在會上,大馬經濟研究院(MIER)高級研究員祖基菲博士表示,大馬要成為高收入國還面臨9大絆腳石,當中包括:

1.私人投資低

2.物品價格管制(如糖、鹽、食用油)

3.政府補貼

4.創業率低

5.低價值

6.低技術工作及低薪

7.生產率呆滯

8.缺乏創新及創作領域

9.經濟結構

 

●私人投資

依據9大絆腳石整理後,我們歸納出4個主要原因,而這些原因顯然環環相扣。

數據顯示,大馬私人投資比例在1997亞洲經濟風暴前推到高峰,但在經濟重傷後就開始走弱,從2001年至2011年間,私人投資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8%,1997年為22%,跌幅將近一半。

隨著經濟成長改善,近年來,私人投資都保持成長,可是增幅卻不顯著。

祖基菲表示,很多時候,國家經濟都過份依賴政府或與政府相關公司(GLCs),在政府積極推動下,這些特定領域都有特別待遇,這意味著,政府積極推動,反而會使私人界變得消極。

低私人投資,不僅僅是數字而已,在其他高收入國,如日本及韓國,私人投資都把很多的資源投資在創新領域,雖然這類投資的回酬有時候不能立竿見影,但以長遠而言,這些創新領域都有能力成為這些國家提昇經濟的跳板。

但為甚麼大馬會缺乏私人投資呢?

除了政府投資侵蝕私人投資以外,最大的原因,難免與廉價勞工有關。

 

●廉價勞工

在大馬,從油棕園到咖啡店、工廠到便利店,無論身在何處,總有一個外勞在身邊。

根據聯昌研究數據,目前國內共擁有250萬名合法外勞,而非法外勞人數可能高達400萬至500萬人。

很多公司都依靠薪資低廉的勞工才可以持續運作。一名在東馬經商的業者表示,該公司需要以低廉的人工(比東馬最低薪金800令吉低)聘請員工,公司才可以生存。

祖基菲認為,企業及公司過份依賴廉價勞工,才會導致低技術工作及低薪問題,而企業已經習慣低廉的人力成本,要企業在短時間內改變是很難的事。

2009年,內政部嚴禁製造業和服務業僱主延長熟練型外勞的工作准證,20名雇主就隨即召開新聞發佈會,聲稱禁止外勞,會導致業者面臨70%的生產損失,產量可能也降低約40%。

但沒了廉價勞工,企業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2012年,政府宣佈實行最低薪金制,老闆們都立刻喊不,投訴說這將造成公司入不敷出、骨牌效應、通膨飆漲等,可見這批老闆對於成本有多敏感。

對勞工成本敏感的手套業,股價就因為最低薪金制的推行而大跌,當時,分析員都表示,最低薪金制會造成手套業者的淨利下跌2至8.9%。數年後,經歷最低薪金制的手套業者並未被打垮,反而致力去提昇製造科技,大量減少依賴人手。

目前,許多大型手套製造商的很多製造程序都是自動化,減少對人力成本的依賴。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證明,企業無從依賴廉價勞工時,反而可以促使他們提昇科技。

 

●創新緩慢

人力成本相對便宜,很多公司都會對此依賴,在發展科技上顯得意興闌珊,反正人力非常便宜,為甚麼需要改良技術及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呢?

手套業者的例子告訴我們,唯有人力成本提昇,企業才會設法創新並改良科技。祖基菲表示,在創新領域上的鬆懈,也是大馬無法突破“中產”的主因之一。

泰國發展研究中心(TDRI)研究員諾納黎(Nonarith Bisonyabut)在研究泰國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時,發現當中最大的一個困境,就出在泰國缺乏創新領域。

知識型經濟是成為高收入國的關鍵,專利及工業設計可以提昇製造業效率,同時也可借此發展出高價值及賺幅的領域。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泰國在2013年成功註冊的專利有182項(68項國內、114項國外)。

對比其他高收入國,波蘭一共註冊了2千734項專利(2千434項國內、300項國外),韓國擁有12萬3千810項專利(9萬5千667項國內,2萬8千143項國外),身為科技大國的日本,更是掌握了高達47萬3千137項專利(27萬1千731項國內,20萬1千406項國外)。

回到本土,大馬在2013年只成功註冊720項專利(288項國內,432項國外),相比其他高收入國家,大馬顯然遜色太多。

除了專利以外,大馬在其他創新方面表現都比其他高收入國差距甚遠。

 

●生產呆滯

創新遲緩,生產率就成為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絆腳石之一。

工業設計及專利是生產率的一個主要要素,在高科技的幫助下,公司能以較少的資源,創造出更多的產品。

祖基菲曾經以波蘭、日本、韓國與大馬為比較對象,探討大馬生產率問題。根據世界銀行資料,波蘭、日本及韓國都是高收入國家,當中波蘭的人均收入與大馬最為接近,為1萬3千美元,略高於大馬1萬美元。

在這項研究中,祖基菲比較各國的投入與產出,計算出一個國家運用多少的資源,可以得到多少的產量。

換言之,如果4國都擁有同樣的資源(人力等),哪個國家可以做出更多的產品,或創造更多的價值?

根據祖基菲的研究,在投入資源方面,日本及韓國都比大馬少,只有波蘭與大馬相等。但是,在產出的成果方面,3個國家都比大馬高出許多,也就是說,這3個國家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祖基菲表示,生產率正是大馬要成為高收入國的最大障礙,這都牽扯到先前提到的原因,如企業過份依賴廉價勞工,缺乏創新及創作領域等。

 

中等收入陷阱不存在?

人人都說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一個國家屢試屢敗,就是一個失敗的國家?

菲利浦認為,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存在,只要一個國家經濟持續成長,總有一天會成為高收入國,會有“中等收入陷阱”的想法是因為亞洲四小龍發展速度太快,讓人覺得那些追不上腳步的國家就代表成長呆滯。

菲利浦以荷蘭舉例說,荷蘭是第一個高收入國,但該國一共用了128年才成功。

“韓國在7年內就成為高收入國,不代表其他國家就必須以同等的步伐前進。”

根據菲利浦的研究,東盟區內的中等收入國(除菲律賓以外),尤其是泰國與大馬,若在未來持續以目前的經濟成長速度發展,就能在未來10年內成為高收入國。

雖然在菲利浦的標準裡,常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1千750美元,就是高收入,但世界銀行對高收入國的門檻每年都調整,1萬1千750美元為2007至2008年的標準,目前最新的高收入國門檻為1萬2千735美元。

祖基菲同意菲利浦的看法,並指出,這又衍生一個問題,若正如菲利浦所說,高收入國會不斷地隨著時間的過去而增加,到最後,全世界都會成為高收入國。

“就算全部國家都是高收入國,但總有一些國家的收入比他國低,這樣一來,高收入國又有甚麼意義?”

他強調,高收入國只是數據而已,並不需要執著。

柬埔寨發展資源中心(CDRI)執行董事肯勒迪提醒說,要成為真正的先進國,關鍵還是在人文修養及價值創造上。

他認為,很多時候,所謂的先進國都會認為柬埔寨非常貧窮,但他的看法是,一個國家人民的人文修養、教育等能否提昇更為重要,中收入或高收入都只是一個數字,因此,達到“高收入國標準”並不代表是“先進國”。

肯勒迪認為,與其如韓國般爆發,倒不如像荷蘭般逐步成長,畢竟人們需要時間調整心態應對財富的增加,不然就容易衍生出無數的社會問題。

 

結語:

正如菲利浦所說,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大馬其實已經屬於高收入國,但我們的生活水平及人文素質,有否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昇?

但就如祖基菲所言,成不成為高收入國只是一個數字問題,若大馬無法在創新等領域上有更大的發展,到最後仍然會陷於“中產”的問題進退不得。

除了數字以外,2020宏願顯然包含更多意義,我們還有多遙遠的路程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3683#ixzz3ng8vvn1B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