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通膨作怪‧財富縮水‧投資儲蓄力保不失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18 Oct 2015, 09:34 PM

2015-10-18 19:03

利率造成家庭收入面臨負成長衝擊,世界各新興市場的家庭決定增加儲蓄,以補充低利率造成收入減少的不足,北美洲、西歐、日本與澳洲,佔全球金融資產的五分之四,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地區,雖然這些地區的家庭,佔地球不到五分之一(19%)的人口。

 

私人儲蓄
雙倍增加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大洋洲家庭的資產在2014年享有7.7%增幅,比世界先進地區的平均水平高,這些資產概括3個主要的資產組別,保險保單與退休基金增幅最大,分別是8.9%,該地區的長期平均成長率介於8.3%的偏高水平。

德國慕尼黑安聯歐洲股份公司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該公司概括的53個國家,金融資產毛額介於135.7兆歐元,這意味私人儲蓄佔全球經濟產量的250%,同時,接近全球市值的240%。

2000年至今,私人儲蓄大約增加雙倍,年平均成長率介於5.3%,這意味2014年資產成長率7.1%,實際上超出傳統平均水平。

 

超過半數資產被通膨侵蝕

以全球人口持續增加的形勢來看,人均財富長期成長率下跌4.5%、經濟產量4.3%,根據全球平均通膨率2.6%來說,資產年平均成長率1.9%,意味超過半數的資產增長被通膨侵蝕,截至2014年杪,人均金融資產平均水平2萬7千480歐元,人均經濟產量則為1萬1千零60歐元。

近年來利率水平超低、一些地區股市走勢放緩,家庭在金融資產的持有,去年增長7.1%,比2012年的8.1%及2013年的9.6%低;當前,全球各主要中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一度提供具有吸引力回酬的低風險投資,已經走入歷史,資產的累積有賴於市場價值的上升,以及個人在儲蓄做好的準備。

 

亞洲資產成長
超越全球一倍

亞洲(日本除外)資產增長排在榜首,不只是長期的比較,也包括2014年的發展,亞洲地區的資產成長介於16.6%,不只是比傳統水平高,也超越全球成長率超過一倍,這股趨勢的推動力,主要是中國投資者在證券資產的持有大幅增加27%。

自千禧年之後,先進世界金融資產的增長步伐平平,家庭擁有可觀的資產做為後盾,日本在這方面排最底,從2001至2014年的平均成長率在1.3%之間,比工業國的4.3%落後。

日本資產發展步伐疲弱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日本家庭在金融資產佔較大比率:53%是在銀行存款,數十年的低利率意味它沒有為存戶提供足夠的回酬;第二,從投資股市獲取實際收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特別是在千禧年之後的10年,日經指數下跌至1980年代初的水平。

不過,上述趨勢在幾年前開始扭轉,推出“安倍經濟”政策是其中一項措施,2012年杪,日本首要指數仍比2000年低25%,兩年後,形勢開始轉變,2013年上漲57%,2014年也取得可觀增幅,在過去的兩年,家庭在證券及固定收入證券的持有,增加37%至2.2兆歐元。

 

經濟力
向貧窮地區轉移

另外,從經濟產量進行比較,以生產總值來看,比重已悄悄在轉移,從比較富裕的地區轉向世界較貧窮的地區,舉個例子,兩大重量級區域北美洲與西歐的生產總值比例,2014年在全球資產所佔的比率54%,比2000年跌了14%。

反之,全球比較貧窮的地區,在世界經濟活動佔有的比率則提高21%,達到37.2%,在同一期間的資產只增長13%至19.6%,新崛起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的成長扮演重要角色;2001年,亞洲地區(不包括日本)、拉丁美洲及東歐在世界生產總值成長佔36%,到了2014年上升至61%,最大的原因是:亞洲(中國為主)佔世界經濟成長的27%。

世界新崛起地區資產迅速增長,不能忽略的因素包括:通貨膨脹、人口統計發展,對先進國來說,人口的成長因素影響效應不大,這項因素的效應只是0.6%。

假如我們以除去通膨率來看資產實際成長,效應更為顯著,削減人均資產成長率,最明顯的是東歐與拉丁美洲面臨的跌幅,平均成長率減至4.9%(不是13.3%)和4.8%(不是11.0%)。

 

北美最富
金融資產佔全球45%

雖然先進國家的資產成長顯示較低水平,其在全球資產版圖的比重只是稍微調整,2000年至今,北美洲及西歐的全球金融資產比率,大約只減少7%,這表示該兩個區域仍佔全球資產的70%,北美洲佔45%,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地區。

在亞洲太平洋,8.9%集中在日本、澳洲和紐西蘭2.3%,這意味北美洲及西歐等地,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地區,雖然這些地區的家庭人口,佔地球人口的不到五分之一(19%),金融資產的累積比2013年增加16%,達到2014年杪的1.9兆歐元。

世界金融資產其餘的19.6%,分佈在拉丁美洲2.0%、東歐1.3%,以及亞洲區域等其他國家大約16.3%,單單去年,他們在全球金融資產所佔的比率增加1.4%,在過去的14年幾乎增長了3倍。

2014年另一個重點:中國的金融資產首次超越日本,不只是因為中國資產的表現較佳,也因為日圓匯率貶值。

 

通貨緊縮
助保存資產

以實質情況來看,先進國家的成長各有差異,特別是北美洲與西歐,即使是通貨膨脹對這些地區資產的累積造成影響,北美洲年成長率在1.8%之間,(2000年至今人均金融資產實際增長率),西歐只取得1.3%成長率,在考量通貨膨脹因素進行調整與日本同步。

這再一次說明,雖然通貨緊縮未必是存戶的好朋友,但至少可以協助保存資產,特別是在一個低利率、成長呆滯的經濟體,在目前的市況,歐洲存戶對通貨膨脹捲土重來,超越對物價下跌的關注。

另一方面,比較富裕地區的家庭不只佔世界金融資產的較大比率,也承受大部份的世界債務負擔,截至2014年杪,71%的世界債務由北美洲、西歐和大洋洲共同承擔,另外的7.8%則由日本家庭,以及15.5%的債務由亞洲其他國家承擔。

按年比,2014年的全球債務上升4.3%至35.2兆歐元,家庭債務低於政府與企業界承擔的債務水平,去年,全球債務成長率達到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的最高水平,有鑒於此,世界先進國的家庭對於貸款保持謹慎。

 

北美最愛
錢存銀行

2001至2014年,家庭資產的增長平均5.1%,美國家庭必須消化2008年金融期間危機面臨的虧損,最終需要3年彌補戰後時代最大的資產損失。

銀行存款是北美洲去年存戶最普遍的選擇,這一組別的資產比其他組的成長更大,去年該區域資產成長率4.8%,金融資產累積增長17%,這趨勢反映勞工市場改善、收入取得正面進展。

另外,家庭在2012和2013年增加證券的投資,流入隔夜貨幣、儲蓄與期限存款的資金在去年增加43%,美國家庭回到“傳統”的儲蓄方式;這趨勢意味美國將逐步放棄量化寬鬆政策,投資者再次採取“觀望”態度,他們想要流動性較大的市場。

在西歐,經過4年的持續性下跌,2014年金融資產顯示增加,雖然按年比總儲蓄增加16%,該數據只是2005年的半數水平,這意味西歐仍落在北美洲、日本和澳洲背後,這些地區、國家的儲蓄已經回升,或已超越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新的儲蓄主要存放在銀行、保險公司及退休金機構。

另一方面,投資者傾向於累積金融資產,選擇比較保守的投資工具,2014年,他們的70%儲蓄是在銀行存款、來自保險投保及退休機構的接收款,只有27%的資產組合流向債券與其他證券。

在過去的14年,西歐家庭金融資產的累積年均成長率為3.7%,2014年增長6.7%主要是個別國家在“保險與退休”資產組別的持有大幅提高。

 

金融危機
造成貸款成長放緩

雖然東歐佔全球債務負擔2.0%的最小比例,這一地區的家庭債務卻顯著上升,在過去的14年,東歐家庭的債務,平均一年大約上升22%,成長的原因也因為非歐盟成員國,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一開始處於非常低水平,該地區的歐盟成員國,年成長率不到17%。

金融危機造成貸款成長步伐放緩,在東歐區域,年均成長率從危機前的33%,下跌至2007年杪的11%。

東歐與歐盟成員國,成長率下跌至低於7%的水平。

在2014年,債務成長率削減至6.7%,歐盟與非歐盟成員國的不同點不再這麼顯著,歐盟成員國的成長從2013年的1.7%,上升至2014年的3.2%,歐盟以外的東歐國家,成長率從25.2%滑落至10.5%。

與此同時,東歐的發展路向與拉丁美洲及亞洲(日本除外)等新興經濟地區不一樣,拉丁美洲與亞洲受金融危機的衝擊沒有東歐沉重,畢竟東歐的經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歐元地區的成長。

拉丁美洲的家庭在2007年之後,保持債務成長平穩,大約在16%之間,在亞洲(日本除外),從2001至2007年,年成長率實際上從10.1%上升到2008至2014年的15.1%。

可是,新興市場面對的成長問題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私人貸款的業務,在拉丁美洲,債務成長從2013年的14.5%,放緩至2014年的12.8%,至於亞洲(日本除外)的債務成長率,則從15.8%下跌至12.1%,不管怎樣,這仍跑在經濟成長率的前端。

結語:

以人均債務平均成長率來看,東歐與亞洲(日本除外)的家庭處於同等水平,至2014年杪人均債務分別為1千770歐元和1千760歐元,拉丁美洲家庭的人均債務較高,介於2千500歐元,比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高了70%,顯示新興市場家庭仍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鄭碧娥)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4425?tid=8#ixzz3ovU69SF0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