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大馬經濟低潮未終結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2 Nov 2015, 07:49 PM

2015-11-22 19:00

  •  

大馬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日前公佈大馬第三季經濟成長4.7%,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對於經濟前景,經濟學家似乎仍緊皺眉頭,擔心最壞時刻尚未到來。

 

  •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將進一步走軟直至明年上半年,要待下半年才有望迎來破曉曙光。(圖:法新社)

大馬經濟下行風險依然不容忽視,不過經濟學家看法有所分歧,部份專家認為外圍逆風,尤其是中國經濟降溫,將帶來重大風險;另一派則認為,內需疲軟才是大馬經濟的軟肋。

 

 

在內憂外患夾擊之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將進一步走軟直至明年上半年,要待下半年才有望迎來破曉曙光。

 

第三季成長4.7%
不算太差

國家銀行最近交出的成績單顯示:第三季大馬經濟成長4.7%,雖然這是自2013年第二季以來的最低成長率,但和市場預期相差無幾,因此並未引來市場驚恐擔心。

和區域經濟體相比,大馬表現不算太差,雖比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等國遜色,但成長率超越台灣、日本和新加坡等經濟體。

首9月大馬經濟共成長5.1%,低於去年同期的6.1%。艾芬黃氏研究經濟學家陳秋隆認為,這顯示大馬經濟正在放緩,主要反映在內需上,內需從第二季的成長4.6%減弱至第三季的4.0%,寫下自2009年第四季以來最低水平。

但是,出口止跌回升,從次季的萎縮3.7%轉為第三季增長3.2%,部份反映了馬幣貶值有利出口,成為推動上季經濟成長的功臣。

儘管出口表現標青,但此利好因素能否持續,以及對經濟可帶來多大助力,仍備受市場關注。

 

馬幣貶值有利出口

經濟學家表示,馬幣貶值有利出口,惟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相對偏低,不足以抵消服務業疲軟所帶來的衝擊,因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

同時,出口大增也可能只是假象,未必能提昇大馬的經濟實力。肯納格研究經濟學家萬賀銘指出,第三季大馬出口反彈3.2%,主要來自馬幣轉換收益,第三季馬幣兌美元匯率平均為4.0536,相比去年同期為3.1924。

“雖然馬幣低廉令出口競爭力改善,但是訂單或大馬產品需求並未因此增加,因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顯示製造活動萎縮。”

第三季出口反彈也是由於低比較基礎,因去年第三季原油出口減少。

展望來來,外圍經濟不明朗,將繼續令大馬經濟面對變數。

 

成長風險或來自外圍壓力

艾芬黃氏研究經濟學家陳秋隆指出,大馬經濟成長的風險可能來自外圍壓力,尤其是中國經濟明年可能大幅放緩。國家銀行在報告中也警示,全球成長的下跌風險仍高,因一些主要經濟體的成長動力減弱,圍繞能源和商品價格的不明朗因素和主要經濟體政策轉變令市場情勢可能失序。。

大馬評估機構(RAM)表示,我國出口受到其他國家經濟成長影響,預計2016年出口成長1.3%,今年出口則預期0.4%成長。

“在外圍成長疲弱,加上令吉貶值刺激出口利好有限,基層需求預期明年會繼續下挫。”

此外,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再平衡經濟舉動,皆為大馬的出口帶來變數。

 

亞洲脆弱度分析:大馬上榜

渣打銀行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一旦主要經濟體成長放緩,大馬將是備受衝擊的亞洲國家之一。

該報告分析全球4大經濟體放緩時對亞洲10個經濟體的衝擊,結果顯示大馬“榜上有名”,預料2016年美國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到時新加坡、香港、台灣和大馬將受到最大負面影響。

渣打指出,較小型和開放式的經濟體,最易受主要經濟體成長變動所衝擊。

新加坡和香港高度曝光於這4大經濟體,它們是亞洲最開放貿易的經濟體,貿易/GDP比率超過300%,其中香港曝露於中國、美國和日本的程度最高,新加坡則高度曝露於美國、中國和歐元區。

渣打分析,從主要經濟體成長率變動1%對亞洲的影響顯示,美國帶來最大的衝擊,接下來為歐元區和中國,而日本的影響力最小。

但是,中國的成長率高於其它主要經濟體,若納入計算,則亞洲曝險於中國的程度正在升高。美國經濟規模比中國大1.7倍,但中國的成長率為美國的3倍,以此分析,中國為亞洲帶來最大衝擊。

歐元區由於近年成長放緩,對亞洲的影響力有限,但在很多情況下仍有大衝擊。歐元區經濟規模約為美國的80%,過去5年其成長比美國來得波動,而對亞洲帶來負面衝擊。歐元區的成長對韓國和台灣的衝擊強大,對新加坡和泰國也很重要。

日本的影響力最低,但過去5年日本經濟波動比其它3個主要經濟體大,其經濟波動性是美國的兩倍,因此日本經濟大起大落仍衝擊亞洲成長。

大型亞洲經濟體如印尼和澳洲受主要經濟體的衝擊最低,韓國成長動力也出乎預料地極為強韌。

小型和開放式的經濟體(新加坡、台灣、香港、泰國和大馬)受主要經濟體成長的衝擊比封閉型經濟體(印度、菲律賓、澳洲和印尼)來得大。

例如,美國或中國的成長率放緩1%,可能導致新加坡GDP在下跌總值1.65%或1年1.63%,相比大馬則受衝擊0.53%或0.26%。

所有4大主要經濟體下滑1%,將導致亞洲經濟體成長降低0.9%,但個別而言,歐元區帶來的衝擊最大,要令到亞洲經濟出現1%變動,歐元區GDP成長只須下滑3%,日本須跌9%、中國為4.3%和美國為3.8%。

根據渣打的2015和2016年經濟長預測,美國經濟成長將從2.4%放緩至1.6%,歐元區從2.1%加速至2.5%,日本從0.8%升溫至1.2%和中國從6.9%下降至6.8%,這對亞洲2016年整體衝擊將是負面的,其中新加坡、台灣、香港和大馬受衝擊最大。

 

中國對亞洲影響力日增

中美影響力呈現此消彼長的情況。自從全球金融風暴之後,中國成長對亞洲經濟的影響力日愈顯著。

根據渣打分析,中國的貝他值在2010-13年大增,在這段期間,中國超越日本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中國對全球的貢獻超越了美國。

中國在2008年11月宣佈第四個振興經濟配套,刺激信貸強勁成長和基建開銷,令中國對區域的衝擊日增。與此同時,美國在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表現持續令人失望,聯儲局相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

若納入計算中國的成長率是美國的逾3倍,中國成長的重要性更為擴大。

在2000年,全球經濟長4.8%,美國貢獻其中1.27%,儘管美國經濟只成長4.1%,而中國經濟同期成長8.4%,但對全球貢獻只0.34%。

來到2014年,美國對全球成長貢獻下降至僅為3.4%中的0.54%,中國貢獻提昇至1.00%,儘管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至7.4%,這顯示了經濟規模和成長率的影響力。中國兼具規模和高成長速度,而影響亞洲的成長。

儘管美國GDP水平仍高過中國,但中國的消費者開銷輕易超越美國和歐元區。

渣打銀行指出,雖然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規模比中國大,但中國經濟成長率較高,對亞洲國家的衝擊更大。

由於中國的消費超越西方經濟體,中國對其它亞洲國家的重要性將繼續升高。中國已是亞洲其它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中國的內需不斷顯著增長,它作為亞洲的商品需求最終地點的作用也不斷提昇。

在旅遊方面,到亞洲旅遊的中國客不斷增加,大部份亞洲經濟體的中國旅客人數都比美國、歐元區和日本遊客多。事實上,亞洲的到訪旅客中,中國客增幅最高,而美國觀光客則全面下滑。

外來直接投資(FDI)方面,歐元區仍是東盟10國的最大投資者,日本排第二,日歐經濟復甦有利亞洲。至於來自中國的FDI依然偏低,佔大部份亞洲經濟體FDI不到10%比重(香港除外)。不過,由於中國正尋求和本區域建立更密切關係,這種情況將有所改變。美國於2010-2013年在東盟的FDI則告下跌。

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基建措施,預料將令中國在本區域的投資大增。最近建立的亞洲投行(AIIB)和新發展銀行(NDB),中國是最大股東,應可提高中國在本區域的投資。

產業市場是另一個投資管道,令中國和其它主要經濟體可影響亞洲成長。例如新加坡產業市場過去數年就因中國資金湧入而大熱,在2009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間成長49%,2013年中國買家佔外國買家的7.2%,2009年則只佔3.7%。

 

明年經濟成長或下調至4.5%

由於需求疲軟,目前緩慢成長的趨勢看來將延續,因此該行將今年全年經濟長預測從5.0%-5.3%,下調至4.9%。

肯納格認為,成長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外匯市場波動減少,將可能令國家銀行在明年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不過該行目前暫看法不變,因預期明年經濟仍可略為增長至5.1%。

大馬研究指出,今年首三季私人開銷放緩至6.3%(去年同期為6.8%),不過年杪的節慶假日可能有利於末季的消費者開銷。

此外,全球經濟成長比預期佳,國際貿易改善,也將扶持末季經濟成長。至於2016年經濟將在貸款和M3貨幣穩健成長下繼續擴張,但是家債高企和減值升高,將是國內經濟的關鍵挑戰。

 

消費稅打擊消費需求

安聯星展研究指出,第三季經濟放緩不足為奇,因國內領先指標已經走軟好一段時間。消費稅開跑一如預期般打擊國內消費需求。

馬銀行研究經濟學家表示,消費者開銷拖累經濟成長,但投資和淨外圍需求反彈,抵消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淨固定資本增長4.3%(第二季只增長0.5%),因私人投資成長5.5%(第二季為3.9%),以及公共投資反彈1.8%(上季為跌8.0%)。同時,淨外圍需求轉為正面成長3.3%(第二季為跌10.5%),出口和進口都成長3.2%,反了馬幣貶值有如雙面刃,增加了出口競爭力和進口成本。

該行預期2016年經濟增長4.5%,因內需放緩至4.6%(2015年為5.0%),尤其是消費者開銷將從2015年的6.0%走軟至5.3%。

興業研究經濟學家白文春表示,第三季經濟成長超越該行預期,但是私人開銷、服務和國內導向製造活動放緩,顯示內需仍在走下坡。在消費稅、低油價和馬幣貶值衝擊下,第四季和明年內需將承壓。雖然外需帶來扶持力量,但整體全球經濟依然不穩定,外需動力難長久。

由於成長動力放緩,白文春將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從4.9%下調至4.5%。

 

明年需求放緩有跡象可尋

RAM指出,內需會是經濟成長的關鍵。但內需受到高通膨、薪金成長趨勢及勞動市場的衝擊下,預測表現也不會太好。

RAM表示,明年的國內需求放緩,已有跡象可尋。薪資成長趨勢、部份領域如:製造業和礦業的勞動力面臨更大壓力以及高通膨皆會減少私人開銷的意願。

今年通膨成長估計是2.3%,明年則會是3%。4月消費稅的實施是早成今年通膨的主因。

該機構也表示,消費稅不會造成第二次的衝擊及平均原油價也不會有顯著的改變。

令吉的疲弱將會造成進口的中級產品價格升高。

他們預測令吉兌美元會在4令吉至4令吉50仙之間徘徊。

在政府推出部份有利於中低收入群的政策下,稍微減低了下行風險。

私人消費成長預計有5%成長,今年預測有5.8%成長。

另外,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私人投資存在放緩的可能。但在基建和發展項目的支持之下,預計2016年會獲6.35%的成長。

 

內需才是未爆彈?

另一派經濟學家認為,內需低迷才是大馬經濟的最大風險來源。

雖然國家銀行一再表示,大馬內需強勁,將可扶持大馬經濟穩健成長,足以抵抗外圍不明朗的衝擊,但是許多經濟學家不以為然,甚至許多升斗小民,也深受生活成本高漲之苦,而感受不到內需強勁的跡象。

聯昌研究表示,第三季內需放緩,主要由於服務領域成長減退至4.4%(第二季為5.0%),其中零售和金融保險大幅放緩,顯示了私人消費回軟帶來的衝擊。

服務領域仍佔G D P的重大比重,佔成長動力的49.1%,低於前期的53.6%,至於製造和建築領域按年成長加速,但是對GDP的貢獻相對微小。

展望未來,聯昌認為,2015年下半年內需疲軟的衝擊可能加重,而淨出口的支撐可能保持微小。

該行警惕,“最壞時刻還未到來。經濟成長可能在2016年上半年進一步放緩,只有在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復甦,下行風險正在升高。”

肯納格研究指出,“2015年次季出現的庫存正面變化僅是曇花一現,這令到接下來季度成長反彈的可能性大減。”

 

末季料成長4.7至4.9%

艾芬黃氏研究也保持今年成長5%的預測,意味著第四季將成長4.7%-4.9%,同時明年成長預測也保持為5%,因內需強勁,風險主要來自外圍壓力,尤其是中國經濟明年大幅放緩。

豐隆研究認為第四季不可能強勁反彈,料為成長4.9%。

該行保持2015年成長5.0%的預測,因為國內消緒低迷和全球經濟不明朗,達證券預期第四季大馬經濟繼續溫和擴張(4.7%),推動全年成長5.0%。大馬作為開放式經濟體,今明年的成長將溫和,一些課題如消費稅衝擊和外圍需求不穩定,將可能拖累經濟。再者,隨著經濟不明朗因素升高,消費者將繼續謹慎花費。

該行預期經濟溫和成長的趨勢延續至2016年,因此將2016年成長預測從5.0%下調至4.6%,符合官方預測的4.0%至5.0%成長預測,同時也是和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尤其是新興市場如中國)的趨勢一致。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報道:李勇堅)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6503?tid=8#ixzz3sDiBozHz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