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聯儲啟動升息‧大馬何去何從?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0 Dec 2015, 10:46 PM

2015-12-20 19:00

  •  

上週三(16日),美國聯儲局(FED)一如預期般下達了9年來首次升息的決定,將指標利率從0.25%調高至0.5%。

 

  • 在美國升息後,全球游資會否如廣大投資者擔心般,加速撤離新興市場?國行會否因此改變貨幣政策的“靜觀其變”立場?馬幣兌美元又會否再創新低呢?

這個結果等同向全球投資者預告:隨著正常化利率列車的啟動,投資界即將慢慢揮別低利率年代,進入另一個未知的疆界。

 

在美國升息後,全球游資會否如廣大投資者擔心般,加速撤離新興市場?國家銀行(BNM)會否因此改變貨幣政策的“靜觀其變”立場?馬幣兌美元又會否再創新低呢?

或許,本期《投資廣場》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升息會陸續傳來?

聯儲局上週三正式升息前,美國指標利率已連續幾年低企於史無前例的0.25%,等同“零利率”,這是2008年次貸風暴殘留下後遺症,過去幾年經濟慘淡的美國,被迫藉此來強化經濟活動,支持經濟復甦。

不過,隨經濟今年終於明顯好轉,美國終於來到與零利率告別的時候;然而,今次升息後,美國未來會否積極升息,讓利率回到2007年的5.25%高位呢?

聯儲局提供的目標利率水平,分別是2016年杪達到1.375%,及在2017年上探2.625%;馬銀行研究認為以這數據為準,暗示美國會在2016年期間再升息3到4次,及在2017年期間升息5次,每次升幅為25基點。

這意味著,上週的升息不過是一個起點,升息消息未來會陸續傳來。

無論如何,馬銀行強調聯儲局利率目標不是絕對的,未來也可能根據官員們的看法而出現調整,上調和下調都有可能發生;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更趨向相信聯儲局會調低利率目標,暗示未來升息速度可能比想像中更慢。

“實際上,若和過往的利率上升週期比較,聯儲局今次調高利率的頻率和速度已顯得緩慢;數據顯示,美國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間,就把利率從1%大幅調高至5.25%,短短兩年內調高了4.25%,而在1999年和1994年,聯儲局也曾在不到1年內分別調高指標利率1.75%和2.25%。”

馬銀行研究估計,在首次升息後,聯儲局可能會進入一段“觀望期”,但只要情況讓聯儲局深感信心,利率正常化速度就可能加快。

 

降息“救經濟”
或升息“救馬幣”?

現階段而言,大馬經濟雖被認為難逃放緩,但國內外專家都相信經濟仍可在2016年取得介於4.5%至5.5%的成長率;然而,在區域經濟風險升溫,和美國升息可能進一步弱化馬幣的矛盾下,國家銀行真的能繼續按兵不動嗎?

國行現在面對的最大難題在於,若經濟成長和馬幣匯率同時受壓,那國行究竟是該降息“救經濟”,還是升息“救馬幣”?

目前,大馬隔夜政策利率(OPR)已超過15個月不曾調整,企於3.25%不變。

肯納格研究認為,美國升息將進一步擴大各國中央銀行在利率決策上的分歧,這樣的矛盾將在大馬經濟成長進一步惡化時變得更加明顯;不過,在“兩頭不到岸”的情況下,相信國行會選擇維持指標利率不變。

肯納格提供數據還顯示,若真的非得調整指標利率,那過往數據顯示國行更傾向升息,因為打從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制度在2004年開跑至今,國行在11次的利率調整中,8次選擇升息,降息卻只佔3次,而且都是發生在2008年次貸風暴期間。

 

大馬擁有調低OPR空間

“當然,在特殊經濟情況下,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國行選擇降息的可能性,因在把泰萊理論(Taylor Rule)納入我們的預測模式後,我們發現大馬的確擁有調低OPR的空間,能夠在2016上半年調低OPR 25至50基點之間。”

不管怎樣,肯納格相信相對穩健的大馬經濟為國行提供了更多喘息空間,能繼續“靜觀其變”,因內需強勁和出口受馬幣匯率下跌刺激強化了經濟展望;失業率雖有所攀升,卻預計保持在偏低的3.5%水平,經常賬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也估計在明年增至2.7%。

馬銀行研究也預測,除非大馬經濟成長跌破4%,否則美國升息不太可能動搖國家銀行“靜觀其變”的利率立場。

 

利空衝擊變強穩
馬幣不跌破4.88紀錄

國際油價近期跌破40美元,馬幣情緒再受打擊,加上美國升息被廣泛認為將進一步削弱馬幣,面對兩大利空夾擊的馬幣會否跌破今年9月創下的4.47令吉紀錄,甚至改寫1997年經濟風暴創下的4.88令吉高峰,儼然備受關注。

受美國升息影響,馬幣兌美元截至上週五掛4.2880令吉。

分析員認為,若國際油價維持現況,甚至進一步下跌,那馬幣短期內可能繼續波動,不能完全排除繼續貶值的可能,雖說不少專家都認為馬幣匯率已被低估。

無論如何,綜合市場各分析員的看法,《投資廣場》得到的結論是:就現況來說,分析員都不認為馬幣會跌破1997年創下的4.88令吉紀錄,在4.00至4.50令吉間波動是較合理的結果。

分析員解釋,馬幣之所以會成為今年表現最差的區域貨幣之一,主要是受到各種利空的影響,包括美國即將升息、油價暴跌和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醜聞等,但隨各種利空的衝擊已被大幅消化,具基本面撐腰的馬幣匯率已變得相對強穩。

“美國雖在上週才正式升息,但市場其實早從1年前起就逐漸消化這項利空,大馬股市、債市和匯率全數在今年下滑,就是利空被提前消化的證據,所以有理由相信,只要聯儲局保持溫和升息姿態,美國升息的實際影響可能有限。”

肯納格研究就估計,從岸內與岸外匯率價差情況來看,市場如今對馬幣的看法反而趨向樂觀,因近月匯差明顯轉負,10月初匯差更一度擴大至負1千點,這意味馬幣兌美元可能繼續窄幅波動,甚至趨強。

“有鑑於此,我們的經濟學家估計馬幣兌美元可能在2016年杪反彈至3.90令吉水平。”

 

市場資產估值高企
外資或重流入大馬

在升息預期下,大馬股市和債市過去一年慘遭外資拋售,相信廣大投資者對此仍歷歷在目,甚至乎心有餘悸;如今,投資者們都急著知道答案的無非是,美國升息究竟會讓外資更積極撤出大馬,或是如部份專家估計般,反而會重新流入大馬呢?

在美國升息後,外資上週四和週五反而流入馬股。

據《投資廣場》瞭解,一些市場專家認為外資會在升息後回流大馬,原理其實有點像股市中常說的“逢消息買進,證實後脫售”理論,因那些擔心升息的外資,其實早從1年前起就陸續撤出大馬,提前消化了潛在賣壓。

因此待美國正式升息後,若大馬的資產價格因先前的賣壓而顯得誘人,加上先進市場資產估值高企,外資反而有可能重新流入大馬。

不管怎樣,也有一些分析員持相反意見,認為在匯率看跌的情況下,新興市場資產短期內或難獲國際游資青睞,先進市場才會是游資焦聚所在。

如馬銀行研究就直言,在未來6至12個月時間內,先進市場料會因展望好轉而繼續獲市場青睞,反觀受經濟放緩隱憂纏繞的新興市場,則可能暫被冷落。

資金流數據顯示,國際游資在美國爆發次貸風暴後即開始湧入亞洲新興市場,大馬也是受惠國之一;然而,在連續幾年淨流入後,外資去年開始撤退,全年共從馬股“提出”69億令吉,今年更是加速提款,從馬股領走約180億令吉。

 

外資拋售風險已大幅降低

總結次貸風暴至今的總資金流情況,經歷這兩年的沉重賣壓,風暴後才流入馬股避難的外資,幾乎已消失殆盡;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卻同時意味馬股的外資拋售風險已大幅降低。

股票經紀受詢時直言,美國並不是首次升息,過往情況顯示美國升息對大馬股債市的實際影響不明顯,所以相信待投資者適應美國升息的事實後,情況就會穩定下來。

他強調,聯儲局升息暗示了美國經濟已成功走出經濟風暴的陰影,這不但不該被視為災難,反而值得慶幸,因經濟風險將隨著舒緩。

除股市失去外資而低迷不振外,大馬債市也深受外資撤退所苦,回酬率不斷攀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首8個月,共有281億令吉外資流出大馬債市。

截至今年10月,大馬政府證券(MSG)的外資持債比例為46.3%,低於2013年高峰期時的49.5%;馬股外資持股也已經滑落至20.4%,反觀兩年前持股率高達26.4%。

由此可見,只要大馬經濟基本面保持強穩,那美國升息雖可能對短期投資情緒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不太可能再掀起外資拋售潮,畢竟單從游資角度來看,大馬雖未必已見底,但距離谷底相信亦已不遠,下跌空間已經受限。

 

抗跌和穩定成長具競爭力
手套股獲投資者追捧

投資策略方面,雖然美國吹響升息號角被公認為對美元匯率有利,但市場行家不建議投資者盲目追逐“強勢美元”下的所有受惠公司,而是該加倍謹慎地予以過濾,只投資那些估值合理及具長期競爭力的公司。

股票經紀受詢時表示,強勢美元對出口導向公司業績的潛在提振效果,很大程度已反映在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上,因此若美元漲勢停頓,甚至回跌,相信不少出口導向公司股價將會陷入調整。

“若相關公司業績原本就受到看好,匯率利好只是錦上添花,那還可考慮是否適合繼續投資;不過,若有關公司無法在銷量上取得增長,營業額和淨利成長純粹是受強勢美元的提振,投資者就該小心才是,因缺乏內部成長動力的業績漲勢恐無法持續。”

經紀認為,在眾多“美元主題股”當中,要以手套股的基本面最強,因手套需求向來較抗跌,且年年都增長,讓手套股具備良好成長空間。

他表示,手套股估值雖不便宜,一般都在15倍以上,但其抗跌和穩定成長展望料能繼續獲投資者追捧。

 

科技和家具股隨美元上揚

至於同樣受惠於強勢美元的科技和家具股,經紀則建議投資者秉持更嚴格的選股策略,因不少公司的估值都在強勢美元的支持下明顯上揚,甚至被高估。

“以最新業績來看,多數科技和家具公司的估值都顯得合理,但投資者須意識到一些公司的業績表現標青,主要受匯率提振,否則業績將明顯遜色;因此,若馬幣未來轉強,這類股的股價漲勢可能無以為繼,投資者須提防。”

至於那些不願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行家則建議可暫時把資金轉移到公用事業、保健、基建和消費等抗跌領域的高息股,以守待攻,直到市況更明朗為止。

據瞭解,目前相對受市場看好的相關公司,就包括今年因與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扯上關係而深受牽連的國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貿服組),及獲准調高港口收費的西港(WPRTS,5246,主板貿服組),子母牌煉奶(DLADY,3026,主板消費品組)和松下電器(PANAMY,3719,主板消費品組)則是相對強穩的消費股。

另外,被視作抗跌股的還包括電訊股如馬電訊(TM,4863,主板貿服組)、亞通(AXIATA,6888,主板貿服組),以及保健股如IHH醫保(IHH,5225,主板貿服組)、柔佛醫藥保健(KPJ,5878,主板貿服組)。

 

結語:

雖然美國正式升息,但由於市場已提前反應,大馬金融界上週並沒有出現巨變,應證了“升息不是末日”之說,讓不少投資者放下心頭大石。

然而,升息風險看似已除,卻不盡然,至少投資者短期內會繼續密切追蹤美國經濟數據,和聯儲局的一言一語,以評估利率正常化的速度,相信消息可能繼續在全球金融界引起餘震。

只不過,單從升息角度來看,讓投資者感到最痛苦難熬的時期,或許也在上週劃下句點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李三宇)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28172#ixzz3us9T8fPZ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