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阿拉伯與其他3個主要產油國達成“凍產”協議,顯示低油價已讓這些仰賴原油出口的國家吃不消。然而,專家認為,此舉仍無法阻遏原油供過於求之勢。
-
市場人士預言,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成長將減弱,因歐洲及中國的經濟力道減緩。(圖:法新社)
《CNBC》報道,分析師認為這項決議成效有待商榷,是因伊朗根本沒參與磋商,也沒應允任何承諾,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儘管如此,沙國與俄羅斯等國的“凍產”決議,仍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油盟)態度放軟,不再堅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策略。
上週五收盤,美國西德州(WTI)3月原油期貨跌1.13美元,跌幅3.67%,報每桶29.64美元。
分析師認為,這項決議有助OPEC接下來在6月舉行的會議,屆時OPEC產油國對減產的態度或更為開放。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師Helima Croft即認為6月存有減產的希望,到時市場能更精準掌握目前供需失衡的情況,以及美國原油產量的增減趨勢。
然而,花旗(Citigroup)的全球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Ed Morse並不預期OPEC屆時能有任何減產協議,也不認為目前的“凍產”協議有太大效果。
Morse指出,就連沙國自身也明白這項“凍產”協議無助於抬升油價。
Morse也指出,儘管部份產油國與油企被低油價掐得喘不過氣,但沙國的情況卻沒這麼嚴重;然而,若地緣政治出現變化,如敘利亞政府更迭,或俄國與伊朗軍事活動出現變化,油價就有上漲的可能。
此外,雖然幾個產油大國同意讓原油產量“凍結”在1月水平,但俄國的產能卻已推升至後蘇聯時期的高峰,達到每日1080萬桶,沙國每日也約有1020萬桶的產能;換句話說,就算“凍產”也無法改變油市基本面失衡。
伊朗石油部長Bijan Zanganeh週三與委內瑞拉、卡達以及伊拉克的石油部長會面,雖未承諾伊朗會加入產量凍漲協議,但稱產量上限是穩定市場的首要工作。另一方面,伊朗的OPEC代表MehdiAsali則批評,這項協議根本“毫無邏輯”可言。
Morse認為,兩位官員發言頗不一致,應屬一貫的外交辭令,藉由曖昧態度維持迴旋空間。IHS的中東研究資深主管Bhushan Bahree指出,伊朗將於2月26日舉行選舉,此時國內的政治盤算讓石油部長發言較為謹慎。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策略師Croft則認為,即便接下來OPEC仍無法達成減產協議,但沙國與俄國這全球兩大產油國已發出聲音,仍係相當重大的改變。
不減產
油價繼續跌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在其2016年石油展望報告中稱,如果OPEC和非OPEC產油國不大幅減產,油價將進一步下跌。
法國外貿銀行表示,倘若OPEC作為石油壟斷組織的情況不變,而且未與非OPEC國家達成減產協議,那麼原油和油品庫存過剩的局面將持續至2017年。
法國外貿銀行首席油市分析師Abhishek Deshpande,只有大舉減產才能結束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僅僅凍結產量並不夠而且該行動很可能瓦解。
“我們仍認為不會馬上達成這樣的協議,非OPEC產油國也不會大舉減產,”Deshpande表示。
法國外貿銀行預計,如果OPEC堅持當前的市場份額策略,那麼2016年原油供應將日均過剩逾137萬桶,而若伊朗恢復產量至制裁前水平、伊拉克提高產能、沙地增產的話,未來6個月日供應可能過剩180萬桶。
“油市仍偏空,僅擺脫供應過剩局面就需要不止一到兩年的時間。庫存高企。原油(庫存)目前處於紀錄高位,”Deshpande稱,並表示全球庫存接近60億桶。
伊朗增產
目標380萬桶
沙地阿拉伯、俄羅斯、委內瑞拉、卡達等4國已同意將本國原油產量凍結在2016年1月11日時的產量,但協議內容僅為凍產而非減產。
同時伊朗石油部長表示,伊朗支持OPEC國家的凍產決定,但伊朗絕不會加入凍產的行列。
伊朗目前原油日產能為280萬桶原油,伊朗表示仍將在未來發力每日再增產100萬桶原油,將產能推升至380萬桶原油,達到2010年經濟制裁前的水平。
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對此認為,即使沙地阿拉伯、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同意凍產,這很可能也不會對油價帶來多大的提振效果。
高盛商品研究部主管Jeff Currie表示,一月份沙地阿拉伯、俄羅斯等產油國的產能皆已達到非常高的產能水平,而這些國家的凍產協議看起來只是會讓原油產能持續維持在高檔罷了。
“我認為關鍵在於目前沙、俄等國的產能已經處在高檔水平,俄羅斯的原油產能更是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預估俄國2016年的原油產能年增率將會出現大幅上升。”
市場不理凍產
5因素續打趴油價
OPEC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與非OEPC產油大國俄羅斯,終於攜手卡達及委內瑞拉達成協議,願意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上個月水平,以試圖挽救直落的油價。
但消息只令油價短暫反彈,隨後又迅速回落。究竟已被打趴的油市信心,為何依舊不為所動?
油價資訊服務(OPIS)共同創辦人Tom Kloza在《CNBC》節目上指出,人們瞭解到,要這些產油國全都同意確實凍結產量,相當難以置信。而且過剩的原油真的太多,若要真正影響到油價,油國應該減產而非只凍產。因為就算經濟活動稍轉活躍,而產油量凍結在1月水平,原油供應過剩仍高達每日200萬桶。
《MarketWatch》也統整下列5項因素,說明為何凍結產油量結論,不足以刺激油價逆轉走揚:
1.凍產而非減產
IG市場分析師Josh Mahony發佈報告分析到,很坦白說減產從來就不會發生,考量到沙地阿拉伯與伊朗最近的紛爭,任何一方若讓出原油市佔,都是政治自殺。且至今從未有消息暗示,伊朗或沙地甚至有考慮任何程度的減產;週二油價下跌,反映出市場認知這樣的事實。
2.產油量凍結在1月水平,仍非常高
分析師們批評,凍產協議的一大缺點,是選擇將產油量凍結在接近歷史新高的水平;即使其他油國加入協議,仍然會繼續生產出相當大量的石油。此外巴克萊(Barclays)指出,外界本來就不預期俄羅斯、卡達及委內瑞拉今年內還會增產太多,因為他們都已將產能拓展至極限。
3.最難的是爭取到伊朗及伊拉克也願意凍產
伊朗最近才解除制裁,獲准重返國際油市,因此正積極準備增產,以奪回失去的市佔;可以想見,要求其凍結產量,可能引起多大的反彈。儘管OPEC官員透露,他們可提供伊朗特殊協議,允許其產量至較1月高出一定水平。至於伊拉克,由於正與伊斯蘭國爭戰中,因此產油量已飆上空前新高,以籌資來支應戰爭。
4.美國原油獲得增產空間
巴克萊表示,油價若明顯復甦,恐怕會刺激美國頁岩油產商開始增產。因此產量協議就算成功爭取到夠多重要國家支持,油價反彈的空間也有限。OPEC依舊面臨應該救油價或是救市佔的兩難,且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5.油價升高可能影響需求
大部份市場人士預言,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成長將減弱,因歐洲及中國的經濟力道減緩。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亦指出,美國原油需求成長已於去年觸頂於每日160萬桶,今年預估將降至每日120萬桶。巴克萊警告,油價若突然勁升,恐怕會大大打擊新興市場國家的原油需求成長復甦。(星洲日報/投資致富‧國際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