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不是減少退休金儲蓄的藉口!
在經濟不景氣,物價高漲的當前,你是否還繼續堅持為退休金儲蓄?還是已經放棄儲蓄,把錢用在其他逼切的用途上,例如攤還房貸?
如果你選擇前者,恭喜你,你顯然已經瞭解退休金在退休後,將扮演甚麼角色,並且,你也有可能是極少數能夠在退休後,依然保有目前生活水平的一群。
惟相信許多人站在此交岔路上時,都會選擇後者,但是,你是否有想過,減少甚至是停止退休金儲蓄,雖然能夠解燃眉之急,卻對以後的退休生活帶來莫大影響,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更有可能面對錢不夠用的慘境。
友邦保險(AIA)首席投資員康禮賢博士除了反對減少退休金儲蓄的作法,也建議人們必須有效進行退休金儲蓄。
人們要有退休醒覺
他認為,為退休金儲蓄是人們本身應有的責任,人們必須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有所醒覺。
“人們在面對經濟不景氣,錢不夠用的當兒,可能想到放棄存款退休金,把錢花在其他地方,歸根究底,即是人民的醒覺意識不夠高。”
他說,大馬人過於依賴政府,以至於對於退休後生活所需瞭解不深。
康禮賢也點出,政府在提昇人民醒覺意識上,扮演重要角色,必須讓人民瞭解退休金對於他們將來退休後的重要性。
可選擇長遠財務規劃他甚至認為,人民的退休金儲蓄必須跟隨薪金的調漲而有所增加。
康禮賢說,人們要有自覺性,在薪金增加時,自動增加退休金儲蓄。
他建議人們在進行退休金儲蓄時,可以選擇長遠的財務規劃,這將更能看到效果,也能應對短期的經濟波動,及增加人們的儲蓄信心。
此外,康禮賢也提到,除了人們的行為態度外,人口趨勢、經濟及投資和退休需求及結構也是推動退休金儲蓄的主要推動力。
普遍面對人口老化及通膨問題
人口老化是全球性的問題,目前,日本為面對最嚴重人口老化問題的國家,而大馬目前的人口趨勢屬於健康水平,年齡20至39歲佔了人口大多數。
惟根據大馬統計局資料顯示,大馬在2040年時,50歲以上年齡層者有增加趨勢,甚至有超越20至39歲年齡層的趨勢,並且,人均壽命也有所增加。
康禮賢說,在亞洲國家裡,傳統觀念為年輕一輩有責任照顧年長者。但是,隨著年長者越來越多,年輕一輩的經濟將面對更大的壓力。
因此,為自己將來退休生活儲蓄,是一項責任,也是必須的趨勢。
此外,康禮賢也提到另一項全球經濟皆面對的問題——通貨膨脹。
他說,面對通貨膨脹,人們應該儲蓄更多,因為一旦收入減少,沒人會曉得將會發生甚麼事,而最直接的影響則是人們必須減少花費。
他表示,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就算經濟疲弱,也必須堅持退休金儲蓄。”
大部份人都認為擁有一份公積金,即足夠保障其退休生活,惟這是錯誤的觀念。
退休保障3大支柱
康禮賢說,世界銀行提倡“退休保障3大支柱”,第一大支柱為公共退休保障金、第二大支柱為強制性職業或個人退休保障計劃,以及第三大支柱為自願性儲蓄計劃。
他說,公共退休保障金即是公積金(EPF),由政府推動,保障人們退休後的生活。
強制性職業或個人退休保障計劃則是由私人界推動,政府並沒有參與其中,主要是僱員自己的動力。
至於另一項支柱,則為自願性儲蓄計劃,康禮賢說,這主要是看人們自己對於經濟狀況的自由度,才會決定參與與否。
康禮賢也鼓勵人們,必須越早為自己的退休作好規劃。
“越早為退休金儲蓄,則是最好的保障退休生活的方式。”
“你們也必須瞭解本身的需求,包括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他說,只要一個人能夠瞭解自己本身所想要的退休生活,這將是一個推動力,讓他們可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無論如何,退休金儲蓄的確是目前被大多數人遺忘的事項之一,雖然沒有人曉得將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惟為了讓自己在退休後,能夠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退休金儲蓄是萬不可缺的。
如果你還未有完善的退休金儲蓄,不妨由現在開始,即作好規劃,為以後的退休生活提前作好準備。(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街‧文:劉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