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我兼職,快樂賺多點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13 Mar 2016, 09:56 PM

2016-03-13 19:00

  •  

早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國際貿工部副部長阿末馬斯蘭發表“兼職論”遭網民圍剿,網絡聲浪排山倒海,大部份都表示正職都已佔掉很多時間,誰還有閒情兼職?

 

  • 一般人而言,有一份工作就已夠讓人精疲力盡,有誰能想像,一個人能擔起一份正職,再加兩份兼職,是有多麼辛苦。

雖說如此,但職業網站PartTimePost.com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半年內,尋找兼職的人數激增80%,可見人們因生活費逼人,就算口頭上否定阿末馬斯蘭的談話,行動上卻也表明這已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正職的工作量已讓人透不過氣,若還要把享受人生的時間花在第二份工作上,這到底值不值?

《投資致富》本期找來兩名“慣性”兼職者,聽聽,其實兼職並沒想像中苦澀。

 

林纖如,23歲,會計
一份正職,兩份兼職

一般人而言,有一份工作就已夠讓人精疲力盡,有誰能想像,一個人能擔起一份正職,再加兩份兼職,是有多麼辛苦。

一人打三份工,似乎是在粵語殘片才會出現的橋段,婦女早上派報紙、下午當工廠女工、晚上再幫餐廳洗碗,含辛茹苦地把小孩拉拔長大。

戲如人生,在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有人身兼數職,但不是被丈夫遺棄的少婦,而是正直青春年華的少女,不為把小孩拉拔長大,只要更好的未來。

今年23歲的林纖如,出生在常被社會標榜為草莓族的一代,但在草莓叢裡,絲毫感覺不到林纖如有任何草莓味。

在問及一共打多少份工時,林纖如表示:“一份會計所的正職,週六日替其他公司做賬,平日放工後還會替親戚做賬,這樣算起來,應該算有三份工吧。”

三份工,但聽起來像半份般淡然。

 

打工為自己開拓機會

不辭勞苦地工作,為的是更好的生活,在正職裡,林纖如每月的薪水有2千多令吉,而副業,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有3至4千左右。

除了薪水以外,在兼職時,最大的收穫就是經驗上的成長。

由於不斷地打工,在外接觸的客戶也多了,刻苦耐勞的個性自然會得到賞識,其他公司的老闆都有嘗試“利誘”林纖如跳槽,但到目前她還沒跳槽的打算。

“曾經有別家公司願意出比現在高兩倍的薪水挖角,但我覺得還是先留在現在的公司累計經驗。”

林纖如不離開目前的公司,除了因為自己鍛煉不足以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有個好雇主。

 

打工已變成習慣

身兼數職,對大部份人而言都是非常辛苦的事,但纖如並沒這種感覺,若硬要說出個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習慣了吧。

打工對林纖如而言一點都不陌生,從18歲踏入學院門檻開始,就已開始在外打工。

念書時,林纖如在百貨商店的店面上班,週末兩天都花在打工上,從早上十點工作至晚上十點,在少課的週日,也會在放學後上班至店面打烊為止。

每逢學院假日,林纖如就會從兼職轉為正職,能加班就加班,能掙多少就多少,辛勞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靠自己完成學業,一分錢都不拿家裡的。

最後,憑不停地打工加上政府的貸學金,林纖如在不拿家裡一分一毫下,順利地完成學業,得到大專文憑。

完成學業後的林纖如並不是天真地認為以後就會有好日子過,開始工作半年後,認為自己的會計能力有所提昇了,就開始在外面接外包會計工作,及替親戚朋友的生意記賬。

林纖如的工作全與會計相關,但並不是因為興趣,而是認為人應該更為務實。會計是自己未來想走的路,所以儘量提昇自己的經驗,多做多學。

此外,拿著大專文憑的林纖如自知在現在的社會,大專文憑已不是張了不起的砂紙,因此,她將會報讀政府提供的進修課程,為自己的履歷加分。

打工已經佔去自己大部份時間,現在還要進修,在問及為何需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時,林纖如說:“我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因為我知道一停下來後人就會變得懶惰,所以我不斷地鞭笞自己。”

 

老闆介紹兼職

在業餘時間打工,最大的問題是面臨利益衝突,當業務的不可能為敵對品牌推銷,這樣的道理再明顯不過。

對林纖如而言,利益衝突更為突出,正業與副業都是會計,每在外接一份工作,就代表公司可能少一個客戶。

在問及這個問題上,林纖如表示這完全不需要擔心,公司在這方面很開放,甚至鼓勵他們在外找兼職。

她表示,老闆娘自知不能給予豐厚的薪金,也清楚生活艱苦,所以不在乎員工擁有兼職。

她說:“很多時候,我做的兼職都是老闆娘介紹的。”

老闆娘除了介紹工作以外,也非常鼓勵員工進修,除林纖如以外其他同事大部份都在進修特許會計師協會(ACCA)課程。

“老闆娘允許我們因課業放假,所以我才會考慮以兼職方式,進修政府提供的會計課程。”

 

管理自己的時間最重要

很多人認為,兼職令自己失去屬於自己的時間,一味地賺錢但無時間享受倒不如不賺更好。

“時間就如乳溝,擠一擠就有。”這句話聽起來庸俗,但卻是不爭的事實,林纖如管理時間的功力充份地展現這一點。

週一至週五工作,每月的兩個週末必須兼職,但喜歡旅行的林纖如仍然有時間到處遊玩,同時得兼顧與情人、朋友及親人的時間,要如何完成,就得靠鐵一般的意志力才行。

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娛樂排除,優先處理要緊的事項,就連跟哪個朋友吃飯都得“盡心挑選”,這是林纖如管理時間的守則,至於興趣,是到財務自由後才能想的事情。

她說:“興趣並不能當飯吃,在富起來之前,還是好好地耕耘更為踏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可以把時間花在能得到回報的東西上,也能用以享福,但到最後,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上責任。”

 

黃培志,全職投資者
興趣變正業,心得寫成書

投資對很多人而言,只是一個生財的工具,對於財經的知識,都僅停留在4個號碼,可以賺多少錢而已,但黃培志卻把投資當成是興趣慢慢經營,從兼職的投資散戶,變成全職的投資人士。

雖說如此,但黃培志並不是一出生就喜歡投資,會開始投資,純粹是無心插柳。

97年金融風暴之前,當時的股市勢如破竹,買甚麼都能賺到錢,在一次與親戚的聚餐上,親戚把這麼“好康”的事情告訴黃培志,也給了他一個建議,說:“只要本益比低就可以入場。”

黃培志靠著本益比低就買的策略,在股市中跟著風聲走,很快地,當初的1萬令吉資金變成了5萬令吉,這時,自認對投資已有相當認識的黃培志大膽地下了一筆重注,把所有在股市賺回來的錢都放在二三線股上,想靠此把5萬翻個好幾倍。

事實是,幸運女神不會永遠眷顧你。

在黃培志把所有的錢放入二三線股後,立刻遇上互聯網泡沫,當初賺到的5萬令吉瞬間就變回1萬令吉。

雖然受挫,但黃培志並沒有因此放棄股市,反而從這起事件當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幸運女神不再眷顧後,黃培志離開股市1年,把業餘時間都放在研究財經上。

雖然畢業於新加坡大學,但當初學的科系與財經扯不上關係,在大學裡,學的是定性調查及計劃管理,所以一切又得從零開始。

在20年前,網絡不如現在發達,若要得到財經知識,就必須買實體書。黃培志表示,在1年中,他念了5至6本關於財經的書籍,還有博士論文、財經刊物等。

把自己所有業餘的時間都投資在財經知識上,黃培志把投資當成兼職經營,開始了兼職投資者的“職業生涯”。

 

曾任企業高管
管理7公司

成為兼職投資者完全不影響黃培志的正職,投資初期,他原本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運稽查師,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後,在3年裡從高級執行員升職至助理經理,再升至經理。

在往後的十多年裡,黃培志步步高升,最後更當上高級主管一職,一個人手上管理7家子公司。

 

50歲成全職投資者

雖然如此,但在當兼職投資者時,黃培志就知道投資他最感興趣,也是最想要的,而隨著在股市中的錢越滾越大,本身的“基金”規模已經大到不能再以業餘的身份管理,所以,在企業打滾二十多年後,50歲那年決意與企業分手,成為全職的投資者。

他說:“在企業內打滾了那麼久,是時候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把投資當成正職的黃培志表示,從兼職轉成正職,需要注意的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退路,如果在股市上虧大錢,資產就會縮水,而晚年的生活也會大受影響。”

正因為不能輸,黃培志更專心地專研經濟及股市,從美國國債至全球衍生產品市場,只要跟股市有關,就會花時間去研究。

不斷學習的成果,就是創造了屬於自己一套的投資守則,為所有持有的公司創立關鍵績效指標(KPI),也靠這一個關鍵績效指標在股市中賺得不少的錢。

除了全職投資以外,黃培志也有開班授課,分享投資策略。

原以為把興趣當成正職後的黃培志會因此放棄兼職人生,但做兼職似乎會做上癮,就如林纖如在學院畢業後仍繼續打工一樣,從副職轉正職的黃培志還不安於現狀,身兼作家,自費出書。

在2013年,企業人生進入尾聲前,朋友鼓勵黃培志寫書分享投資策略,1年後,黃培志就完成了第一本關於投資在海外股市的作品。

初當作者,黃培志的書就登上了“10大非文學類暢銷書榜”,而在接下來的1年內,黃培志又完成了第二本關於產業投資信托的著作。

在問及如何定義自我時,黃培志說:“你可以稱我為全職投資者及老師,還有業餘作家。”

 

給兼職投資者的忠告

對於正職忙碌的人而言,投資可說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兼職,投資的時間較為靈活,也屬於被動收入,不需要以勞力換取的金錢。

 

越早開始越好

對於兼職投資者,黃培志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儘早開始,他當初在工作時就是因為不夠聰明,把錢都花光,才會走了許多的冤枉路。

他說:“當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後,就會開始後悔自己沒提早存錢。”

除了有更多的時間累積財富以外,提早開始也比較不怕失敗,因為在這段期間還有從正職得來的固定收入,就算在投資上失利,也不會影響生活,而且還有時間重新累計財富。

 

不要小看平穩公司

黃培志說,對於一個剛入手的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從非常保險的公司做起,一些能給予固定收入的公司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投資在能夠給予固定回酬的公司,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每天為股價走勢提心吊膽,這就不會影響正職的工作表現。”

他表示,不要小看這些看起來非常平穩的公司,如果投資時間超過10年,就連產托也可以帶來非常大的回酬。

此外,在投資上賺到錢後,建議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應該把賺來的錢再投資,這樣才能把錢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不斷學習。

 

看懂財報年報

對於兼職的投資者,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跟風,人雲亦雲。

黃培志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再清楚不過,在1995年開始投資,後來遇上互聯網泡沫付諸流水,5年的投資,換來的只有一場空,這讓他相信,一個人必須要不斷學習才能在股市上生存。

“財務報表、公司管理層講話、還是經濟報告,當中內容當然都很苦澀,但卻是不能或缺的情報。”

當一段時間過去,加上學習,就會開始對投資越來越有心得,這時,就可以投資在回酬比較大的股票,當然相對風險也比較高。

 

結語:

從林纖如及黃培志身上瞭解到,無論你選擇延續自己的專業,還是希望把業餘時間投資在自己的興趣上,最後必有受益。

苦澀與否,最大的問題出在觀點上,兩名“慣性”兼職者都不認為兼職是痛苦的,如果一開始就心不甘情不願,到最後一定沒樂趣可言,生活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不如換個方向看待兼職這件事,兼職可以帶來額外收入、提昇經驗,也能擴展人脈、培養興趣,何樂而不為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2945#ixzz42n79s1E8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