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事幾番新,納嘉米治(NAKA,7002,主板工業產品組)在短短十年裡,由得令的音響系統出口公司淪落為PN17公司,其大起大落的歷程可謂充滿“傳奇”。
淪為PN17公司
納嘉米治在創立初期,前景備受看好,無奈在核心業務逐漸式微,尋求轉型遭遇重挫後,一蹶不振,並在去年因為子公司被清盤,而被大馬交易所列入PN17公司,至今苦苦掙扎,以求有翻身之日。
納嘉米治成立於1989年,前稱凱普消費電子控股(Capetronic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母公司為香港股票交易所掛牌公司嘉域集團(The Grandegroup)。
嘉域集團是由企業家何永安創辦,是該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員,同時,也是納嘉米治董事。
納嘉米治當時的核心業務為製造及銷售家庭音響系統,如鐳射機、鐳射影碟機、頻率機、接收機、廣播器及揚聲器等,該些產品幾乎100%供出口市場,包括香港、美國、歐洲、新加坡、日本、南美及澳洲,並擁有本身的內部研究與開發隊伍,前景看俏。
該公司在1993至1996財政年,總營業額每年平均增長21%,稅前盈利每年平均取得54%成長,並成功在1997年7月21日,在馬股上市,當時發出508萬1千股,每股面值1令吉的普通股,每股售價7令吉80仙,除了獲得超額認購36倍外,上市首日溢價64.1%或5令吉,以12令吉80仙掛收。
面對勞工成本威脅
但是,好景不常,該公司在2000年時,即面對來自中國及泰國勞工成本比本地廉宜的威脅,由當年開始,公司開始出現疲弱的情況,營業額及淨利更出現下滑。
而在2001年時,公司業務難以繼續,開始出現淨虧損,為了止血,納嘉米治進行重組,並將核心業務轉移至生產高檔電子產品,並成為日本仲道電子生產中心。
同年5月,該公司也正式將凱普消費電子控股名字換成目前的納嘉米治。
納嘉米治在此後,盈利表現一年不如一年,為了重整士氣,該公司毅然轉移跑道,放棄電子電器業務,將核心業務轉移至備受看好,並擁有發展潛能的伐木業。
收購Tamabina卻遭拖累
惟事與願違,該公司管理層萬萬沒想到,收購沙巴州伐木公司Tamabina私人有限公司卻是噩夢的開始,不但引發了股東糾紛,還拖累該公司延遲呈交財報,而遭到大馬股票交易所罰款,甚至最終也是因為Tamabina,落得被列入PN17的下場。
納嘉米治是在2009年杪,以3千萬令吉收購Tamabina 51%股權,並獲得Tamabina給予2010至2012財政年,每年可以獲得不少於1千200萬令吉的稅後盈利保證,惟第二年開始該公司沒有履行承諾,且業績表現不佳。
而在2013年6月,納嘉米治發現Tamabina賣方存於公司作為保證的49%股票離奇不翼而飛,因而報警求助,並要求Tamabina秘書取消相關股票及重新發行相關股票及直接遞送至公司;此事件拖累納嘉米治因為無法獲得Tamabina財報,無法呈報完整季度財報及年報,而遭到交易所質詢及罰款。
這不是納嘉米治首次遺失股票,早在2007年,該公司就有過遺失股票的“經驗”,該公司在當時遺失了2千749萬5千股日本山水電子股票證券,估計總值2千960萬令吉;該批股票是由東京一家律師樓保管,因律師樓唯一的負責人失蹤及律師行關閉而遺失。
而在同年3月新上任的公司主席司徒珍與丈夫吳錦標向時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員羅文軒提呈法律訴訟,追究後者失責、違反員工合約及串謀損害公司等罪狀,並以訴訟為由提呈罷黜,因為Tamabina賣主為羅文軒姐妹,同時,他也在該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
雖然羅文軒在較後獲得高庭禁令,成功使得其免於在股東大會上被罷黜,惟司徒珍夫婦不放棄,同年7月,再度召開特大,最終成功罷免羅文軒職位。
一度面臨除牌風險
而在去年4月杪,納嘉米治接獲來自高庭的Tamabina清盤庭令,雖然納嘉米治曾經尋求法律途徑,惟最終Tamabina還是遭到清盤。
納嘉米治在2013年9月,就因為沒有辦法呈交財報,而遭到交易所停牌,更一度面對被除牌的風險,尚未從停牌風波中解禁,則在2015年4月杪被列入PN17公司。
該公司至今重創未癒,其在今年3月舉行的股東大會出席的股東人數寥寥可數,據所提呈的2013及2014財政年年報顯示,其沒有任何營業額,甚至最新季度財報也顯示只有區區的1千190令吉現金。
據不願具名的管理層表示,公司目前在積極進行重組計劃,並希望能在截止日期前(今年4月杪),將該份重組計劃呈交給交易所,惟她沒有進一步透露公司重組計劃的詳情。
納嘉米治目前股價不足10仙,約8仙,能否東山再起,還需看管理層所呈交的重組計劃是否“仙丹靈藥”,能讓公司起死回生。(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側寫‧文:劉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