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弟说投资

為何未來股災超恐怖?

Adi_Investor
Publish date: Wed, 01 Aug 2018, 11:50 AM
我业余时,替《阿弟说投资》telegram GROUP的会员,做经济周期分析,以及投资趋势的建议、谘询、教育、理財等等。
投资以长期趋势为主,根据趋势的判断哪类资产该买,哪类该卖?再配合适当的交易策略。
这些资产如:股票、债券、房产、黄金等。

目前出版教人如何step by step投資股票的書--《股票真智慧》

Wechat ID: pigboy1
Email: kongfaw.choo358@gmail.com

著名投資大師 Jim Rogers說,下一次的經濟衰退是他一生中見過最恐怖的。

 

也就是說,下一次的經濟衰退會比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還恐怖。

 

為何他做此說呢?

 

請各位仔细思考以下问题:

 

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把利率降到1%炒高起来的。所以为了拯救经济崩溃,FED把利率降的更低,为0-0.25%

#那请问下一次经济衰退利率需要降到多少?negative吗?

 

 

二、同样因为泡沫是1%利率造成,就算降到0-0.25%,也没有多少空间,所以FED才狂印3.5兆美元。

#那下一次衰退它需要印多少?

 

三、美国发行货币基础是美国国债,所以美国钱越多美国政府债务也越高。现在美国政府负债21兆美元,占GDP105%。还没发生经济衰退,财政赤字已经接近1兆了。

#经济衰退到来时税收萎缩赤字更高。

#请问若不理会债务再举债兆兆元会不会引发美国政府信用危机?

 

 

以上三个问题,请各位仔细思考一下。

 

如果依據上面的思路思考,下一次的經濟衰退,美國一定會出現比2008年還要瘋狂的QE,試圖讓經濟不崩潰。

 

而這QE一定需要美國政府大量負債來達成,因為家庭和民間企業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舉債。

 

反之,因為家庭和企業因為之前的舉債,買車也好,買房也好,刷卡也好,教育貸款也好,企業的借貸用於股票回購也好,在經濟衰退下都會遭到嚴重損失,他們會想著快點還錢,而不是再舉債。這情況如同2008年一樣。

 

因此,剩下的只有美國政府舉債人。

 

但是21兆美元債務之下,美國財政部稱聯邦政府2018財年預計將繼續舉債9550億美元,幾乎是上一財年的兩倍,約佔GDP的5%。

 

這舉債額度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大幅超過2017財年的5190億美元。

 

上述美國財政部文件還預計,2019年將發行超過1萬億美元國債,達到1.083萬億,2020年將達到1.128萬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最近的一份報告則把問題歸咎于減稅政策所導緻的政府稅收收入下降。

 

聯邦政府也預測,減稅政策將在未來10年内令政府減少約1.45萬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因此不需要很複雜,只要簡單邏輯,就知道一但經濟衰退到來,美國根本沒有足夠資源應對,除了讓FED瘋狂QE

 

因此美元信用會在下一次經濟衰退時嚴重貶值,根本就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世界各國央行也不是傻瓜。

 

過去世界央行,特別是歐洲各國央行,都拋售黃金來打壓金價,以維持法幣的信用。

 

但2008年後,他們不敢再拋售了,反而要黃金從美國那裡搬回國。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可能被美國挪用了,搬回家才最安全。

 

2008年後,世界各國央行都傾向於購買黃金,這其實就是他們已經知道美元有問題了,所以要買黃金來對沖風險。

 

 

 

未來國際貨幣秩序會重組。

 

因此誰擁有強大生產力和黃金,就能擁有話語權。

 

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生產力自然沒問題。

 

她在提高自己生產力邁向高端同時,也大量儲備黃金和白銀。

 

但是很多人認為中國是秘密儲備不張揚。

 

主要證據之一,就是通過上海交割的黃金實物,加上從香港進口的黃金數量和中國國內黃金礦產量,扣除民間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后,發現有每年有數百噸供應不知所蹤。

 

因此,有人根據這狀況,認為中國實際儲藏的黃金比官方公佈的還要多,估計在四、五千噸。

 

如下圖!

 

 

下面兩張圖,是上海黃金和白銀的實物交割數量。

 

二者增長幅度相當驚人。

 

 

有遠見的國家,早就在未來美元本位崩潰,國際貨幣秩序重組時在做準備

 

 

你--還在睡覺認為美元會千秋萬世嗎?

 

 

 

 

 

 

詳細內容介紹,請瀏覽: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2 of 2 comments

traderman

傻害

2018-08-01 20:52

Tom

可以讲一些大家不知道的资讯吗?黄金1万的adi,lol

2018-08-01 20:56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