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在哪儿?(中)——3新点陆续爆发‧李稻葵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7 Sep 2014, 05:20 PM

 

2014-09-05 12:16

从本质上讲,当前中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增长点正在褪色,而新增长点尚未完全爆发。

过去近20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点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二是出口。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开发及其拉动的相关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

房地产开发投资长期以来占到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0%、GDP的10%左右。

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它不仅拉动着众多相关产业的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让已经买房的家庭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增值感,因此撬动了相当数量人群的消费。

出口则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长期保持两位数甚至高达20%的增长,2007年出口占GDP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外贸顺差占了GDP的8.8%。

但是这两大经济增长点都在逐步褪色。房地产的增长碰到了困难,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已经得到了部分满足。

出口光环不再

另外,由于金融改革的加速,许多家庭可以比较容易获得5%以上,即超过通胀水平2.5%以上的低风险的、流动性极强的金融投资回报,这改变了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将投资买房作为财富增值保值手段的格局。

同时,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已经光环不再。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规模已从4年前的5万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0兆美元,世界这个大市场再也不能提供与中国经济增长同步的进口需求,更不用说中国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利率上涨也为出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阻力。

既然中国经济仍然有较大的长期增长潜力,那么未来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呢?我的分析是,中国经济未来存在三个增长点,这里按照有可能爆发的顺序列举如下。

第一增长点基础建设投资

第一个增长点就是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

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指的是直接进入未来百姓消费的、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建设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防灾抗灾能力、农村的垃圾和水处理、空气质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等。

这种公共消费型投资不同于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因为它们并不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不带来产能的过剩。

更重要的是,这种公共消费型投资并不完全是提供公共产品,比如说高铁和地铁仍然是谁使用谁受益,具有相当的排他性,并不是全体百姓同时受益。

但是这类产品的性质与汽车、冰箱和电视机不同,因为公共消费必须是大量民众一起进行的,比如一趟高铁的消费群是几千人,不可能为一个人开一趟高铁,但是一部手机却是一个人使用的。

直接提升幸福感

公共消费品需要大量的前期性投资,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公共消费类的投资尽管商业回报可能比较低,但一旦形成服务能力,可以逐步形成社会福利回报。

为什么说这种公共消费型基建投资是中国经济当前以及未来的第一增长点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类投资是当前中国百姓最需要的,最能够直接提升百姓未来幸福感。

中国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与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质量差距,已经不再是电冰箱的拥有量、手机的普及度和质量,乃至于汽车的拥有量和品质,而在于空气的质量、交通的拥挤程度、公共交通的普及度和质量,以及自然灾害来临之时的应对能力。

这些本质上属于公共消费水平的范畴。提升公共消费的水平,需要非常长的投资周期,商业回报往往是很低的,需要政府长时间的补贴。

但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25%用于此类投资,这一比重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投资不仅不会加重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有助于化解这一难题。

第二增长点:生产业绿化和升级

中国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增长点就是已有生产能力的绿化和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从生产能力和产出量上讲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各种生产设备往往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把这样的产能升级为现代化、有效率的产能,需要投资,这个投资的过程将长期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笔者不完全测算,仅五大耗能行业———有色金属、钢铁、电力、化工、建材,更新一遍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就需要10年时间,其每年将拉动GDP增长1%。而且,由此带来的低污染和低能耗将令国人长期受益。

第三增长点:居民消费

中国经济的第三大经济增长点是居民消费。

中国居民消费自从2007年以后,每年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已经上升到45%左右。

但是居民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比重超过GDP的50%,恐怕还需要4-5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中国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引爆,并且可以长期依赖的最大增长点就是公共消费型投资。

李稻葵 (中国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