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新兴国是下波危机?•何启斌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2 Nov 2015, 07:41 PM

2015-11-22 10:32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预测下个全球性金融危机,将来自高额国内借贷的发展中经济体。

高盛也做了类似预测,《南洋商报》也转载了罗杰斯(Jim Rogers)的预测:未来1到2年会有大震荡。

经济学人所谓的第三波金融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述而来,如下:第一波危机来自美国高达2.5兆美元(约10.84兆令吉)的次级房贷破产而来。

当时所前牵涉的公司是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AIG)。

这两家公司的交易对手(Counter-parties)牵涉几兆美元的“信贷”,所以才能引来全球性的“美元短缺”或所谓的“全球金融海啸”。

这个“短缺”几乎拉进了全球的金融体,包括欧盟国家如希腊等。

第二波危机,根据《经济学人》是指希腊所带来的欧盟金融危机。

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希腊的高额借贷和危机,与第一波危机有绝对的关系,而不是独立的事件。

当时全球都面对“美元短缺”(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因此我们应当把希腊的危机当成第一波危机的“余波”,如当时的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都陷入“破产局面”。

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拥有“本币借贷”,而非“外币债”。那些多数借美元或欧元外债的国家,都不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

因为这些亚洲国家都知道借外币债务的痛苦,所以从1998年以来都发“本币国债”,所以这次就算美联储升息,他们大部分都没事。

因此,《经济学人》的看法指“第三波危机来自发展中国家”,应当指的不是亚洲或大马。

简言之,就算《经济学人》的看法正确:将有第三波金融危机,这个危机不会来自亚洲,更不会是牵入全球性的危机。

“预测”过于悲观

虽然这些发展中国家大多高额借贷(包括大马),他们不可能导致“严重的缺美元危机”。

他们许多已经“缺美元”,也正在危机中,如俄罗斯、巴西、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乌克兰等国。

《经济学人》的“预测”过于悲观,甚至不准。所谓有危机或“成为危机”的主要理由,在于“突然出现”如上次的“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海啸”,就是没有人预料到的大事。

现在多数人都知道发展中国家高额借贷,就会预防,所以不容易产生“全球性危机”。别忘了,全球如今还在量化宽松(QE)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挣扎”。

既然全球都是“钱潮”,全球岂能发生“缺钱”的危机?有也只是一些“小经济体”而已,如俄罗斯。

大马外债比外储少

《经济学人》的数据不完全准确,大马总外币债绝对少过储备金。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纳吉说,外币户头偏高。

问题是这些外币户头不可能属于外国人(所以不是外债),外国人不会傻到这段期间,拿外币来放进大马银行户头。

这些外币户头是大马人开来放外币储蓄用的。

中国正在急速硬着陆,冲击全球股市,但没有危机。(除了8月的震荡)。

发展中经济体的过高借贷,已正在逐步放缓,也被美国的升息预期严重冲击。当美国正式升息,就不会有更严重的破坏,许多外资已经再回流发展中经济。

再下去,中国对其人民币和股市的“失控”才是全球要关注的大事,但也不会导致全球性第三波金融危机。

危机国家分为3类

《经济学人》把可能的危机国家分为3类,如下:
1.新加坡、中国和韩国。高借贷无危机,不会有“心脏病”。
2.大马、巴西,土耳其等。随时有危机,大马银行有高额外币债。
3.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将会破产。

 
•何启斌 经济评论员

http://www.nanyang.com/node/735267?tid=743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