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中国需更高通胀/Project Syndicate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23 Jun 2021, 11:06 AM

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近的物价上涨让全球各市场感到不安,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几十年来普遍存在的低通胀,甚至通缩。但是,至少在中国,有点通胀也不是坏事。

在美国,由于政府在冠病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支出,公众开始担忧此举会产生不良后果,而最近的价格数据加深了此类担忧。

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激增4.2%--这是2008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4月份的月度涨幅从3月份的0.6%加快至0.8%,尽管5月份回落至0.6%。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有所上升,从一年前的185.5上升至4月份的217.5。

因为这些数据,要求美联储收紧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持续高涨。

然而,在4月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说,即使这意味着暂时允许通胀率超过2%,美联储离撤销货币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应该会使市场平静下来,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仍然相信,美联储高估了其长期控制通胀的能力。

在中国,4月份全年CPI上涨0.9%(按年),而3月份的涨幅为0.4%。更显著的是,4月份PPI按年飙升6.8%,达到201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月份,CPI和PPI均进一步上涨--并出现分化--分别上涨1.3%和9%。

然而,中国市场基本上保持平静。由于中国经济学家对次季增长势头减弱的担忧远甚于通胀飙升,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紧缩措施的压力。

这是有充分理由的。5月份CPI按年上涨1.3%,按月下降0.2%。核心CPI仅增长0.9%。

中国生产商为应对疫情后的需求激增做好了准备,因此PPI出现大幅上升。供应链上游部分的生产商首先采取行动,争相储备原材料和化石燃料。这就是为什么大宗商品如铜、煤、铁矿石和铝的价格自3月份以来呈现两位数的涨幅。

 

消费品需求仍低迷

但是,随着冠病疫情的复苏刚刚开始,对最终产品(尤其是消费品)的需求仍然低迷。这就解释了CPI和PPI涨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制成品生产商无法将增加的投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和投资者。

其他因素,例如电脑晶片的囤积和政府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也可能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差异。

许多中国经济学家认为,PPI的飙升只是过渡性的,可能已经见顶。然而,即使它继续上升,也没有必要恐慌,因为最近的上升仅仅弥补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损失。

此外,在最近的经济增长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生产者价格通缩。

无论如何,一些经济学家认为,PPI的飙升不太可能转化为CPI的显著增长。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想法,表明中国不必惧怕高通胀。但这种情况实际上应该是中国所担心的,中国的经济需要更多一点的通胀。

应采取更扩张性政策

价格传递的缺失--这使得消费通胀保持在低位--挤压了下游生产商的利润,即便上游行业受益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这损害了消费、投资,最终损害了经济增长。

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刚刚超过1万美元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对更高通胀的忍受力优于发达经济体。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具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提振消费通胀。与美国、欧洲和日本不同,中国在疫情期间没有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衡量标准)增速为8.3%,高于4月份,但比上年同月低2.8个百分点。在2021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增长25.5%的情况下,全国一般公共支出仅增长3.8%。

这种谨慎的做法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的减弱。现在,出口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一直在努力打破这一不可持续的模式。财政和货币扩张将大大有助于扭转这些趋势。

最终在企业恢复盈利能力和增长回到正轨之后--通胀将稳定在一个积极的、安全的水平。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中国需更高通胀project-syndicate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