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今年首三个月实际增长了近5%,次三个月的表现,也会因去年同期的负增长及当下经济持续地复苏,而毫无疑问地更为优越。
虽然国际经济环境随着俄乌战争、中国清零政策及美联储升息变得阴晴不定,国行甚至微降增长预测,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仍可达5.3%以上,实际经济也将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
经济停滞,收入不济,消费则殆;收入难以再创,债务危机则不远。
更何况经济增长对公共财政稳定异常重要。
虽然公共财务已经超过1兆令吉,加上债务担保,那是近乎1.4兆令吉,十年债券利息也已经破4%,但一旦实际经济保持5%以上的增长水平,债券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将有望回落至60%以下。
最重要的是,只要实际经济增长率居于债券的实际利息之上(当下的债券实际利息为负数),政府的偿债能力完全无忧。
从政府税收的角度来看亦是如此。
按照去年税收占实际GDP的比列,今年实际经济增长要是如预期般为最低5.3%,那么政府税收最起码可达1830亿令吉,略胜2022年预算案本身预计的1714亿令吉。
税收稳是基础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税收稳定是判断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另一个基本参数,只要税收稳,公共债务就有持续增加的空间,也可免去借贷利息螺旋式上升的担忧,那么政府才能持续借贷做经济发展,私企部门也可继续借贷扩充商业投资。
最怕的是经济增长不均沾,仅有少数群体和经济部门受益,而大多数人要不是被挡于经济增长门外,就是感受不到经济增长的益处。
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货膨胀。如果仅看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首五个月平均仅有2.4%,全年最坏也就3%,你不会察觉人人喊苦的生活压力。
那不是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造假,而是受计算方法所限,所考量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变化,都得按照固定的比重来归类,因此,无法真实反映当下的情况。
需看平减物价指数
要是换个通胀衡量标准,检视GDP平减物价指数(GDP deflator)的变化,那将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GDP平减物价指数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依循事先固定好的消费类别来计算,而是完全根据当下的家庭消费及商业投资取向而改变,因此,更能反映国内生产的局限以及消费者与商家必须承受的价格变化。
按照GDP平减物价指数于第一季的变化(这就是它的缺点,数据频率仅是每三个月一次),年通胀率是8%!考虑到粮食价格在三、四月以后的涨幅,第二季的年通胀率可轻易破10%,那就是人民对于5%经济增长无感的原因所在。
员工的工资涨幅追不上整体经济增长,妄论抵御通胀压力。
薪金涨幅太低
另一个现象就是薪金涨幅太低,经济增长下漏不到老百姓的身上。
制造业员工的工资与薪酬的12个月平均涨幅仅有1.8%,与生产力表现不符,追不上整体经济增长,妄论抵御通胀压力。
当复苏步伐最快及最迅速的制造业也如此不济,服务业员工的工资与薪酬增幅的不堪可想而知。
还有另外一个吊诡现象。
今年首三个月的就业空岗就有133万个,那可是超过去年全年就业机会的一半了,就这一点而言,经济毫无疑问是强劲地复苏。
但与此同时,按照社会保险机构的正式统计,正积极求职者仅有4万多人,于是乎就出现了既有60万人失业的当儿,工却找不到人。
粥多僧少很吊诡
而且粥多僧少的问题,还不局限在初级工人而已,专业及半专业的就业空岗,就占了总就业机会的三分之一,那可是大马劳力市场史上未见的大空缺。
要是生意因招聘不到人手而无法相应地扩张,只能望经济增长而兴叹的话,那么粘不住经济增长的,可能就不仅是受薪一族,还要包括商家了。
薪金收入龟速增长,并为高通胀所蚀,消费能力必然受压制;商家产能扩充受阻,无法相应地追加供应量,获利能力必然受限。
不难想象,经济不均沾将反噬经济增长。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当经济增长不均沾黄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