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082之希盟基本盘动摇
三国时期,曹操兵强马壮,四处征讨,不停扩大魏国版图。孙权偏安一方,吴国有谋臣勇将,自給自足,倒也无事。而刘备早前四处漂泊,虽以德服人,但是还要靠计借了个荆州,蜀国才得个三足鼎立。三国虽然各自无不想吞并对方,但是各有基本盘,如若甲国倾全力灭了乙国,自己也元气大伤,可能会被丙国捡了便宜,因此投鼠忌器之下,倒也平安过了几十年。
这次晏斗州议席补选,国阵大胜,各方无不议论纷纷。笔者不才,也来胡说一番。上回我们讨论了政权和股权的对比,今回可以引申下去。希盟509大选,成功赢得政权,换句话说,这是累积一批大小股东的力量,把作为当权派的大股东淘汰出董事部。
所谓胜不骄败不馁,希盟嘴上虽然不敢骄傲,但是行动上却多处显示胜利之狂喜,盖国阵之强如曹操,也败在"以德服众"的希盟手下。不过,以德服人者,施政当以良好品德为上,甫一上任,就推翻了宣言为承诺的说法,于德有亏,当时其支持者认为应该给予时间适应。挟胜利之威,三军用命之下,希盟也还应了前头几个补选。
不过,第三只鼎足--伊党感到唇亡齿寒,开始向国阵靠拢,让局势起了变化。而希盟开始输掉补选时,其内部开始动摇,有了杂音。有者认为希盟对土著不够示好,因此强调要推行"新"土著政策;有者一朝得志,语无伦次,忘了自己是如何当选。有者从曹营跳来汉营,犹不忘曹时的作威作福。
人民小股东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偏偏希盟以为华印基本盘不会动摇,一心要想怎样把国阵的基本盘如公务员和乡区土著争取过来,或许他们高估自己基本盘的忠诚度了。华印之所以全力支持希盟,是因为大家坚持要看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可不是盲目的支持。
换了政府以后,大家要看到的是进一步的改革,落实宣言,以及把经济搞好。可是,胜选以后,大家看到的是新政府选择性的喊穷,同时时间越长,行事越来越像前国阵政府。最新一轮,政府推出了日本债券,但是,这是不是应该用来偿还国债呢?怎样还,恕我无知,还没看到什么眉目。此外,政府为朝圣基金注入199亿令吉,再为联邦土地发展局援助62亿令吉,我们也看不到有设定什么绩效指标,不免要问,政府如何保证将来不再有类似的情形出现;如果出现了,这261亿令吉的注资,岂不泡汤了?
早前政府一直喊穷,如今应该解释这几百亿的数目是从哪里拨出来的?当朝圣基金和联邦土地发展局平安无事赚着钱时,并不是全人民受益于它们的盈利;现在出了问题,却要动用公款,全民支援,这不太公平吧?华印的小股东看到管理层如此使用政府资金,未免有另一番滋味。希盟也太自信,把华印的心声放在一边,全力去争取国阵伊党的地盘,华印人民心里一冷一动摇,马上在晏斗补选反映出来。看来,选民要任性,上头才看到。
希盟必须知道,人民/小股东的股票是自己的,没有割名给了希盟;是小股东授权給希盟,才有509的胜利,如果小股东不满,这个权利随时可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