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215-以和为贵
政府和希盟签署谅解备忘录一事,引起市场两级化的评论,一是欢迎朝野互相谅解,共同商议抗疫和国家复苏大事;另一则是对希盟与"盗贼"合作大表不同意,绝对希盟再一次走错棋。笔者属于前者。从希盟倒台开始,国家政治也经济一直停滞不前,执政一方优势不过5席,除了提防对手挖角,也害怕盟友扯后腿,无形间纵容的许多滥竽待价而沽。场场恶斗,内忧外患,无不让双方疲于奔命。若说国盟抗疫失败,希盟着这阵子也只忙于寻找后门的后门,无暇扮演好反对党的角色。
纠缠了一年半,希盟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和巫统"联手"扳倒国盟首相慕尤丁。可是,希盟至此也知道,一旦倒台,单靠自己是无法重新执政的;况且死缠烂打也不见得可赢回人民的支持,沙巴战败就是一个证明。卯尽全力逼慕尤丁下台,其实只便宜了巫统,国盟执政局势纹风不动,希盟气势却越来越弱。
而慕尤丁的最后一击,原本以为找到希盟之中有远见的人士联手,但是还是失败了。依斯迈成为首相之后,在许多人不看好之下,迅速的和希盟达至"停战"协议,而且所草拟的备忘录,其实和慕尤丁所献议的并无不同,甚至更少,为什么希盟突然甘之如贻,"欣然"接受呢?
原因就在于依斯迈向安华伸出橄榄枝,在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而且双方并无过节之下,安华很高兴的以希盟之首接受"和谈",签下休战书。这除了表现自己的超然胸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向内外宣布"我才是龙头" 这等重大意义的事。犹记得去年的财政预算案,安华运用其希盟之首的地位,强制其他盟友投下支持票,搞了个灰头土脸之事吗?这一次,总算把尊严赢回来了吧?
洞察局势的评论员,也指出这次希盟寻找下台之阶,也不过是考虑到重新执政遥遥无期,对方的114票即使是微差,自己的数学却极其不好,每次不过半,及格不了,所以不如送个顺水人情,退下来养兵蓄锐,备战大选。也许,国盟外患解除,接下来的将是内战呢?
所以,逼退了慕尤丁,换了个依斯迈,也许希盟觉得不像眼中钉那么碍眼,也不是很精明,或许更容易对付。但是,别忘了,人民已经很厌倦政治的恶斗,所以,暂时鸣金收兵,大家都缓了一口气。
事实上,依斯迈重提慕尤丁的旧方案(又是再循环?),个人觉得很有见地。首先,笔者一直不同意希盟以私废公;慕尤丁是从希盟叛出来,但他不是509选举中的"盗贼",希盟早就该不计前嫌,与他合作,制衡巫统。笔者始终觉得都是土团领袖,希盟如此容易接受敦马的"背叛",却不能原谅慕尤丁,有其私人的针对性,其中不乏被他们忽视之士忽悠的感觉,私心上非常不愿接受,完全忘了剿灭盗贼的初衷。
再下来,希盟支持者一直反对和"盗贼"合作,但是,试问安华这年多来除了和所谓的"盗贼"联盟,还有什么方法赢回政府?而且,希盟似乎忘了铲除青蛙,才是根治之法,反而期望利用"青蛙"来赢回优势,此举差矣。
如今同意国盟的以和为贵,笔者认为接下来的一年半,许多事大有可为。伊斯迈即使真如众人所想的庸碌,其无为之为,用得到位的话,可能名留青史,赢得后世赞赏。其中,以国盟和希盟之力,可以轻易获得三分之二的议席,共同跨过一些最主要的修订宪法之路,完成改革。只要保持不偏不倚之心,敦马做梦都想要得到的举国支持,伊斯迈近在咫尺,垂手可得。
什么叫不偏不倚呢?一些政策,例如落实18岁公民自动注册;制定反跳槽法令;限制首相任期,国会改革等等,各位想想,在敦马任相时期,能够达到吗?但是,在无为而治的伊斯迈时期,也许可以通过,无需折腾到下一届大选。笔者真心希望朝野(尤其是成为反对党的希盟)合作,完成这些无私的政治改革,迈向更成熟的民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