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278-更待州选的风向指标
希盟这一次重新执政,该比上一次更有经验,也更加谨慎言语和接近现实。回顾这次选举,和上一次执政颇具异曲同工之处。比如,上一次要依赖敦马临门一脚,才能执政;这一次却又发生悬峙状况,最后无国阵不能成事。希望希盟这次可以吸取经验,不要又将政局败在助他们成事的人的手里。比如说,贪污罪成等着上诉的扎希,不应该给予任何官职,或者借故撤掉他的官司,避免换了新政府,但是没有把打贪当真来干。同样的,林冠英的贪污被诉案件,会不会二度幸运,控状像上一届那样无疾而终,还是依照法律给予公正审讯?这一点,希盟一定要小心处理,别被国盟抓到小辫子大力抨击。
希盟国盟斗争竞选宣言中强调大力打贪,而打贪最力,就是剑指国阵。如今希盟为了执政,和国阵拥抱在一起,变成之前的大力抨击国阵显得那么的轻浮,诳了支持他们的人。华裔也许自圆其说,觉得"救国"比"打贪"重要;但是,支持打贪的马来新生代却不这么想。作为国家举足轻重,主导未来10-30年的国家动力的18-21岁年轻巫裔,他们没想要和华裔或印裔同一个调调。他们觉得去除贪污,最重要的就是先了结巫统的霸权,但是他们不因弃巫统而取希盟,反而选择了巫统的复制版国盟-一个在选举中强调拒绝贪污,选举后也没有忘记的盟党。因反对巫统而转投国盟的支持者也庆幸没有把选票投给希盟,因为,投给希盟的结果是等于投给巫统,他们想要给巫统一个教训的心思白费了。"投凯利等于投扎希"的口号结果转成了"投希盟等于投国阵/扎希",这是希盟始料之所不及的结果。
如果希盟不在未来想办法对他们的行动加以解释,他们会失去更多马来票。而华人的机会主义,从推翻扎希到用他为救国英雄,从要狠狠刮国阵耳光变成刮了自己两巴掌,还能够自我解嘲为这是为了大局,并要其他人"接受"这样的结果,相信许多马来人会不赞同。笔者在大选之前,和几位友人谈到选后,还谈到如果出现悬峙国会,那么,希盟和国阵将连成一线,组成政府。当时几位友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希盟以打击国阵来出位,到最后却要和后者合作,情何以堪?结果,政治展示了它的无限可能。最吊诡的,是希盟最忠诚的,以打击国阵为第一重任的支持者们,从拒绝到结盟竟然不费吹灰之力。
不识时务的马华,这一次硬了起来,要求扎希辞职,结果又踢到铁板,被认为搞破坏。看来,马华不是不识时务,而是丹心错付。上一回行动党誓言要剿灭马华,这一回却又扮演大和解。被打到抬不起头,几乎团灭的马华,连做个反对党的选择都没有,必须张开双手拥抱弹药充足的火箭,不然呢,就被认为是心胸狭窄。
过分相信希盟执政能够带来国家大改革的华裔,让我想起509那次的改朝换代,那时好像国家的问题突然之间都解决了。一直到过了几个月,希盟内部和敦马的矛盾浮现,一些冲击华社的问题发生,大家才慢慢的看清楚改变国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和敦马不同,安华是首次任相,大家对他有全新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做到"大家"想要他做的。但是,这个"大家"是不是全民?还是某些群众的一厢情愿?又或者包括巫统吗?安华即将面对的挑战,将是不同的"大家"对他设下的不同期待。拥抱国阵,已经成为事实。但是,国阵的帮忙执政,真的是第一大功,必须给予重赏吗?大到足以盖过为希盟立下汗马功劳的盟党吗?另外,因为和他结盟的政党对行动党有误解,他必须牺牲给行动党的犒赏吗?安华接下来的一举一动,也许不会影响对希盟死心塌地的支持者,却是中间派人民评估他的重点。
比如说,刁蛮曼岛的选择,希盟愿意让路给国阵候选人以感谢支持的动作,到底要持续多久呢?大选之前明明要争个你死我活,如今却要支持者转投敌方,因为大家已经不是敌人了?那么,支持者应该放下成见,转为支持扎希任副首相了吗?安华要如何在之前的与国阵决死战及之后大马一家亲取得平衡点,将决定他是否流失更多马来票。他和国阵结盟的影响,将冲击在未来6个月内,希盟执政的州属解散及选举,所得到指标性的人民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