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经在一个分享会上,听过一位国际知名品牌驻马总裁谈如何建立品牌。
他说:建立品牌一定要把品牌故事、品牌定位、受众、定价策略等关键指标“画个框架”, 而且必须确保任何决定、策略或促销活动都在这个框架里面,这样才不会失焦!
他的这番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也曾经在建立品牌路上因为产品定位模糊而吃了不少苦头。
最近我经常和朋友聊框架,我发觉只要用得其所,在企业管理上它是一个非常实用和劲爆的工具!
零售连锁协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商会,但我们也和市场上很多商会和社团一样,有时也为了搞活动而活动,缺少了一个明确的策略方向。
去年在新旧理事交替集会时,呈上我的想法和策略,我建议把会员规划成4个主要支柱:
1. 实体零售
2. 餐饮
3. 加盟
4. 网购和数字化产业。
这4个支柱也正好概括了整个零售行业,也更彰显出协会在零售业的代表性。
每一个支柱的领导和理事都是同业中的翘楚或资深行家,大家一起无私地为提升会员们的经营能力,和他们面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界限分明目标清晰
当我们把职责和方向的框架划分清楚后,协会的任何决定和活动都被局限在各自的领域里头,这样不但不会失焦,还避开了很多和零售无关的活动,省时省力之余,更加能把焦点和时间放在会员福祉上。
我最近因为培养了凡事画框架的习惯,我发现中小企业(当然包括我自己)不能成长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除了各部门之间的责任重叠、模糊不清外,最重要的是各部门对自己的绩效松散、没有要求,得过且过。
于是我在公司里做了一些改革,就是帮前线部门画好框架,把他们的职责、任务、功能弄清楚,并让他们了解,他们的唯一使命就是互相扶持,提升公司业绩!
我们的前线部门是指那些和业绩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如:业务部、市场营销部、国内外采购部、产品研发和设计部等。
当各自的框架画出来之后,大家界限分明、目标清晰,就能够更加专注自己份内的事情,把事情处理得更明确和极致。
把责任划清界限后的下一步,就就是要求各部门主管把标准工作流程更深入了解一遍,我引导他们仔细的把每一个步骤都重新脑力震荡一番。
当你深入探讨你已经习以为常的标准作业程序的时候,你会发掘出很多让人感到兴奋的新方法,你的工作流程会更加流畅和前后呼应。
业绩为导向
我们必须让这些部门清楚了解他们的目的和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协助业绩增长,一切以业绩为导向!
我以营销部为例:
我画的框架是:
1. 如何引流
2. 如何把流量变潜在客户
3. 如何把潜在客户变现
4. 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
以上框架是一个销售过程,但它是环环相扣的(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经谈过)。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当你做脑力震荡的时候,你必须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们的一位新晋业务员回答我的问题时说:当我对一个产品产生兴趣,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看大众对这家公司的评价!
我有点意外,因为这是我认知以外的答案,但无可否认他的回答的确是主流做法。
你看,假如你不做深入探讨,单靠感觉和幻觉,你是不可能得到如此接地气的资讯。
画框架,厘清责任和作业程序,然后钻研改进、创新,这种作业模式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培养出有内涵的管理人才。
假如你稍微注意我们周遭朋友的言谈举止,你会发现有些人说话和做事都非常片面和空洞,很大可能是他平时做事只注重表面功夫,没有深度。
可是有些人你只和他聊上几句,就会被他的魅力吸引,因为他言之有物,不说废话,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位好学之士,凡事钻研之人。
所以我告诉公司同仁,在职场上学习和培养专研的精神,让它成为你的生活习惯,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有内涵,在任何岗位都表现出色的人才。
用一个比较应景的比喻,就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vs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努西。
安华演讲时任何时候都能引经据典,除了背诵可兰经文,他连儒家思想都朗朗上口。证明他的20年监狱的苦读不是白混的。
可是看看国盟海报男孩沙努西,整天开口闭口都是低俗不堪的民粹主义,有时还会爆粗。可见这厮不学无术、肤浅单薄,平时应该是不思进取,以车大炮过日子。
做事画框架,把责任、方向、使命等厘清避免失焦,然后深入钻研每一个过程或任务,几个月下来,你会发觉结果大大不同!
祝福大家!
退堂!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经营企业要会画框架拿督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