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一下计算热身操。
这次的认购,汤国基及其家人是分到了:
英莎优先股 Insas-PA: 46,029,585 (34.72%)
英莎凭单 Insas-WB: 92,059,170 (34.72%)
截止4月27日,汤国基一共吸了约九千粒(9m)的PA,总值约8m令吉。对于一个有钱人来说,要在一个月内挪出8m的资金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人,认为值得,才会购买某样东西。
汤国基,认为值得,才会购买PA。
这个PA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英莎PA五年到期后不能自动转成母股,持有者可以拿回本金一块钱,每年可以分到4%利息。
所以这个PA可以当做是债券,用债券计算机算出,PA的周息率(bond yield)大概是6%。
公司在五年可以把PA随时赎回。若是公司要在第二年赎回PA,公司就会把本金一块钱加上剩余3年应付的利息退回给你。
关键之处在于这个PA可以夹一个凭单WB转换成母股,也就是你把一个PA跟一个WB还给英莎,英莎就换一个母股给你。
所以PA独立来看是债券,合起来看是凭单。所以PA + WB我们不妨叫它作Hybrid凭单。
汤先生那么会投资,应该不会满足于那6%的周息率吧?那么我们就要探讨PA夹WB转换成母股的可行性。
由于英莎的价格波动,所以我就用我写稿当天的价位来做计算。
Mother = 0.95
PA = 0.9
WB = 0.35
At cost, PA + 2WB = 1
用一块钱认购PA,可以分到两个WB,所以一个PA加两个WB的成本是一块钱。
Market price, PA + 2WB = 1.6
Premium, 60%
按当天的市价,PA + 2WB值块六,所以放掉你可以马上赚60%(好好赚哦)。
那么汤先生若要PA夹WB转换成母股,因为是一PA配二WB,所以另外要从市场买多一个PA来凑成两双。
At cost, 2PA + 2WB = 1.9
PA + WB = 0.95
两双要块九,围起来一双要九毛五。
那么这个Hybrid凭单的成本就锁定在0.95令吉了,恰好就是母股的市价。
Market price, PA + WB = 1.25
溢价 Premium, 32%
所以怎样看买PA都不值得,应该马上把PA和WB都放掉,干脆买母股就好啦。
好像英莎的另外一个董事黄贤贵直接就把优先和凭单给丢了一半,袋袋平安。
那么为什么汤先生要狂买PA?着实是令我抓爆头,但后来我终于想通了。
汤国基是大股东,他身不由己。
英莎算是冷门股,流通量太低了。
如果他直接买母股,必然会推高;丢优先和凭单,必然会拉低。
PA和WB在3月上市不久后,汤国基其实也丢了800粒的WB,我猜后来他发现以他三分之一的持股量来说,流通量太低了,市场根本吃不消,再丢下去WB就要变一文不值了。
相对来说,黄贤贵是小股东,PA才分到100多粒,PA和WB很快就丢完了。
与其把PA和WB放掉,倒不如收多一点PA,然后再司机转去母股。那么汤国基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累计母股了。
目前,汤国基及其家人只有母股160,730,284 (23.18%)。
只有23%,在众多上市公司的老板来说,算是很少了。
记得在去年股东大会,小股东们给了汤国基很大的教训,多数股东反对公司批准6万令吉的董事费,场面闹得很僵,还重新计票,但最终汤国基一众的董事不得不放弃董事费。
汤国基领悟到,唯有持有母股,才能真正公司掌握大权。
市场只是把PA当做债券,所有就给了汤先生一个很好的收票机会。
所以作为小股东的我们应该学黄贤贵放掉PA和WB,还是学汤国基守着呢?
Chart | Stock Name | Last | Change | Volume |
---|
Created by kakashit | May 08, 2017
Created by kakashit | Feb 1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