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有高科技、人才和资本厚;而我们这里就有廉价劳工多、地大厂大,容易囤放货物。趁着现在马币大贬,新加坡公司纷纷过来扫货,麦净是其中一个对象。
麦净从事工业用途的精密洁净与清洗解决方案,主要服务硬盘驱动器(HDD)的电子业,也有提供服务予汽车业和油气业。
由于业务在过去4年都承受亏损,在2015首半年也未能转亏为盈,该公司在今年建议通过收购DWZ工业,多元化至金属表面处理业务。
麦净以每股25仙,发售56m新股给新加坡的Décor,总值14m令吉,以换取旗下的DWZ公司55%股权。
Figure 1发股收购示意图(不好意思,有点简陋)
虽然说是收购,但并不涉及现金,对方也没有控制性股权,所以也不算是倒置收购(RTO)。所以我称这单交易为“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买方:Mclean
卖方:Décor(新)有限公司
买卖对象:Décor的全资子公司--DWZ工业有限公司
DWZ工业的卖方是由林汉侨控制的新加坡DECOR工业。林汉侨在公司完成收购后,被委为麦净的董事兼总执行长,而他控制的DECOR工业也成为麦净的第二大大股东,而麦净的最大股东执行主席杨福发 的股权被稀释到39%。
DWZ的净资产为30m令吉,麦净用价值14m令吉的股票来收购55%,算是等价交换。加上DWZ给予税后盈利的保障,肯定不会贵
买方Decor将保障DWZ于2015财年(截至12月)可获3.9m税后盈利,2016财年可获4.6税后盈利。由于麦净有一半的股权,所以就可以获得一半,约4.3m令吉。只要一切顺利,这笔盈利足以让麦净转亏为盈。
DWZ的财务状况
DWZ从事表面处理已有20多年历史,专做HDD。这四年来,无论是营业额,净利和毛利率都有下降的趋势。看来这是整体HDD制造业的结构性衰退问题,要挽回颓势就必须做出改变。
但还好是公司的资产极度健全,负债率几乎为零,净流动资产比为4倍。
HDD行业的技术分析
凡是关系到HDD的制造业现在已经是夕阳工业,不是说HDD要被淘汰,而是竞争越来越多,所以利润渐薄。就好像我们用的pendrive,同样价钱的容量却越来越大,就代表生产商必须不断想办法推陈出新来维持那个毛利润
咋看之下,原来HDD的产品制造链有那么多环。这行真的是博大精深,我研究了那么久,才发现每一间公司也只是专做其中一环,如Jcy, Notion, Eg, Dufu, Aem等,但毫无疑问的是整体都进入了结构性衰退。所以这次的收购不是从开源着手,而是从节流着手。
我们看到DWZ从事上游的表面处理,而麦净从事下游的精密清洁。这两环是紧密相扣的,一旦结合起来,以后跟客户和供应商谈合约都能提高议价能力。所以只要合作顺利,就能靠节流来提高毛利率。
麦净的管理层表示,这次双方合作的策略性目的就是为了共享客户,你把熟客介绍给我,我把熟客介绍给你,如此一来也能互相增加客源。
麦净的合理价位
那么要如何评估Mclean?合理价位是多少?
麦净历经多年的亏损,现在又要整合DWZ的财表,使用本益比显然不靠谱。
麦净的净资产为14仙,年年都在缩水,感觉岌岌可危。
如果现在我们要入股Mclean,就等于跟新加坡大股东同一阵线。
在新股发售完成后就会派发红股凭单,每拥有25股母股的股东可分得6股凭单,一共派出42m。
大股东杨福发也很给力的行使了25仙的凭单,一共行使了5m张凭单,把1.25m令吉给pump进去公司。
Hmm,到底有什么阴谋呢?是不是要把股价给炒上来?
我看股票永远都是那么正面的。这显示了大股东对自己的公司有远大的抱负,有心要把公司给搞好。
两个最大的股东都看好麦净值25仙,那么我的初始目标价也设在25仙,然后再看接下来的业绩和行情而作出调整。
跟我一样乐观的股友们可以购买其凭单WB,才刚发行,五年后到期,溢价约60%。但千万不要购买其凭单WA,因为行使价为52仙,还有三个月就到期了,肯定博不过。
看下有什么股神入股麦净……
咦,这个不是把XOX,Genetec, Komarkcorp玩得出神入化的Wong Ah Yong。
截止去年5月,他一共有710千股,约0.6%股权。
附注:麦净 vs. EG工业
分析股票经常要拿其他类似的公司来作比较,我就拿同样是新加坡公司入股的EG来作比较。
EG的整合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协同效应,一个做plastic moulding,一个做pcba,唯一的好处是把那帮老臣子给踢掉,为公司注入新血。Jubilee也把一些亏损的公司以现金卖给EG,我觉得大家要小心。EG采取的是积极进攻,不断的开源争取合约,开发新的产品。
相反的,麦净与DWZ在制造链上有很强势的协同效应,虽然不敢说麦净优胜EG,但至少麦净是稳扎稳打,以守为攻。
最后再次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谨慎投资,不要像猴子般得意忘形。
Created by kakashit | May 08, 2017
Created by kakashit | Feb 1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