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低下层靠打工 华裔贫富扩大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13 Oct 2017, 09:55 AM
Tan KW
0 458,519
Good.

(吉隆坡11日讯)富裕的人获得了更多的收入管道来源,相反地贫穷的人隨著生活成本的提升,收入来源依然仅靠打工的薪资,或是使得我国华裔的贫富差距恶化原因之一。

隆雪华堂社会经济委员会主席李英维认为,我国华裔群体的贫富差距恶化,是由於我国原本就是富裕的华裔在业务上获得扩展机会,无形增加了更多的財富,而低收入阶级的由於发展机会不大,財富依然维持如昔。

「第二原因是现在的华文教育与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华文教育水平降低了,同时现在的华裔年轻人没有上一代来的更加刻苦耐劳,拼劲不比上一代来的强。」

贫富悬殊恶化

大马统计局昨日发佈的《2016年家庭收入及开支统计报告》中指示,华人贫富差距恶化,友族的贫富差距则友改善。

李英维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其实华社早前以前已经存在了贫富的差异,只是在错误的社会观念了,华裔都被误认为都是富裕。

资深经济学家白文春也认为,原本富裕的华裔有多方面的收入,有多余的財富去进行投资赚取金钱,自然收入就增加了,相反地低收人阶层的华裔在面对生活成本增加同时,开销增加了之余却没有多余的財富可进行投资为自己增加收入,收入仅靠薪资,导致华裔的贫富差异恶化。

政府助友族增收入

他表示,近几年,友族纷纷获得了政府的协助与重视,政府多项计划都由官联公司负责,无形增加了友族的收入,拉近了贫富差异。

李英维指出,我国社会的贫富差异若继续恶化,將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削弱政府的威信、出现更多社会运动。

他说,社会需要更多的中產阶级的存在,倘若社会存在太多高阶级或是低阶级,將导致出现不平衡现象。

「政府有责任去改善,包括提高生活素质,稳定社会。应该去提升人民的谋生技能,增加他们的生產本领。」

难反映贫富实情

经济学家潘力克认为,《2016年家庭收入及开支统计报告》並不完善,无法清楚反映出我国贫富的真实情况。

他提出几项说,有关的报告没有点明有关的收入是人民缴了所得税之前或之后的收入、是针对各种族什么年龄层去统计和各种族人数的分部情况。

他举例道,在华裔社会中,年龄50岁以上的人士是属於较富有、年龄介於20至30岁则不必年龄50岁以上的人士来的富裕;而在印裔社会中则是和华裔相反,年轻一代比年老富裕。

他强调,有关报告没有指明是针对什么年龄层去统计,倘若每个种族统计的年龄层不一样,这是不公平的,也无法真实反映出来。

潘力克认为,基尼指数以做少10年时间作为比较,才能更好的显示出我国社会贫富差异,究竟是恶化或是改善。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216072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Super_SKL

What's the problem? Whose problem? Who to solve and how? A lot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it, but the problem remained there. So again, what's the problem?

贫穷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贫穷不单只是经济问题,它还给社会带来种种问题!如果你穷,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人人都穷,那就是国家的问题!如果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穷,那应该算是小问题。但如果大部分的人都穷,那就大陆咯!

如果你穷,你不觉得有问题,那很好,因为问题不存在。但我觉得讽刺的是,贫穷人的课题,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是由一些有身份、有地位、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在讨论。前者有些不理解问题,甚至有些不觉得有问题,不知道要如何解决问题,但希望后者会帮他们解决问题。后者,有多少个是真心的要帮前者解决问题?

Note: Malaysia's national poverty line income (PLI) is MYR 800,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poor households is 6.4, according to the 10th Malaysia Plan. The PLI is an absolute poverty line.

Ok, 月收入RM800以上就不算贫穷。有了最低薪,900, then 1000, 有能力且有工做的人都不可能是穷人。所以,政策上改个数字定义或者随便做点东西就能够解决了的贫穷问题,那些教育阿、科技阿、栽培人才阿等等的治本的、长期的、高成本的...就显得不需要了。毕竟这个年代的政治人物都比较注重眼前的问题!

世上没有永远的穷人,只有不想做工的懒人!不劳而获是多么美好的梦想!

2017-10-13 12:56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