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备受关注的隆新高铁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招标,目前中国、日本、法国等多国均表示有意竞标,打出的招牌也颇有吸引力。
中国可采取什么策略,拿下马来西亚的大单?
先看看对手的情况。日本高铁素来以安全性高闻名,外务省官员不遗余力向别国推广新干线“乘客在乘车期间零死亡率”的概念,只是造价将远高出中国。
此外,新干线的准点率也是中国和法国高铁难以媲美的,但“准点”、“守时”等日本社会精神气质层面的信念,在民众心态相对随缘、散漫的马来西亚未必吃得开。
法国方面推销全系统输出,以及载客量大的概念,耗电量也相对较低。
中国向来以价格取胜,年初即有专家预计,如果交由中国来建造,高铁项目的总报价约为384亿令吉,这一造价还不到日本建造价格的一半。
除价格优势外,项目施工速度也是中国主打牌。
马新两国担心项目无法在2020年顺利竣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商处商务参赞吴政平及时表示,如果中国拿下项目,将以“中国速度”保证在2020年顺利完工。
首要考虑价格
那么,“中国价格”在这一场高铁角力中究竟有多重要?
隆新高铁主要经过的国家是马来西亚,因此在招标过程中马方有最大话语权。
大马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所得,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令大马财政造成严重打击,货币信心也受到影响。
加之国内财政向来管理不力,以致于一个油气大国需要开源征税消费税来增加收入,因此价格对大马来说无疑是首要考虑因素。
日本方面有金融界人士表示,大马有意采取PPP方面合作融资,但对日企来说,马新作为招标国皆不适用于日本的ODA计划,日企会面临融资难题。
不宜过分强调华人因素
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华人优势”在大马则未必产生直接对中国有利的实际影响。
尽管这个国家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人,但掌管政府关键部门的官员均为马来人。
大马交通部长廖中莱是马华公会的领袖,但对隆新高铁有话事权的机构并非交通部,而是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也由马来人主导。
且在国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族群间虽无大规模冲突,但由于历史因素与现实政治错综复杂,部分马来人精英对华人仍有“防人之心”,难免将这层隔阂投射到华人的“母国”中国身上。
因此,在竞标隆新高铁过程中,中国可以强调价格优势与融资便利程度,但不宜过分强调华人因素。
或分拆整体项目
从历史角度来看,虽然前首相马哈迪也是亚洲价值的倡导者之一,且在东盟国家中,大马对中国的总体态度是温和友好的,但国内外交官员与学者对日本的好感更多。
大马的外交自现任首相纳吉布上台后趋于更加务实,为寻求平衡、维持与多方的友谊关系。
未来不排除在隆新高铁项目招标过程中,将整体项目拆分的可能性,届时中日法均有机会获得项目的部分合作,而非一国独吞从信号到车厢、铁轨的全套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