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了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4兆4127亿元人民币(49.61兆令吉),同比增长6.7%。破70兆大关,因为超越了印度,所以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从数据整体来看,这个经济增长数据不出意料,全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6.7%、6.7%、6.7%和6.8%,表现稳定,第四季还出现回升势头。
从市场角度看,对中国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2016年的中国经济?存在什么问题和风险?二是2017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将会怎样?
客观评价,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7%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绩。
一是稳定实现了2016年初确定的6.5%到7%增长区间目标,兑现了政府承诺,进一步肯定了经济新常态的论断;二是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重回第一,这个对汇率稳定意义重大。
正如安邦智库去年所分析,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平台期”,这应该成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重拾信心的重要基础。
有意思的是,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与美国经济之比,从40.1%增长到61.1%,显示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民间投资放缓 消费社会转型
不过,从数据来分析,2016年的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是今年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应该注意的短板。
在实体经济受阻、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们重点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2016年的中国经济数据。
首先看投资。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兆6501亿元(39.77兆令吉),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分行业看,第一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1.1%,第二行业投资同比增长3.5%,第三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0.9%,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大幅降
由此来看,第二行业投资增速放缓,是拖累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第三行业投资占总投资的58%,成为影响投资增速的主要力量,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致。
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是2016年投资乏力的主要因素。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兆5219亿元(24.35兆令吉),名义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比上年大幅降低了6.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61.2%,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
从到位外资情况看,全年下降20.5%,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实际到位外商投资大幅下降,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负面看法是基本吻合的,这也是中国在2017年最要要紧、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
其次看消费。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兆2316亿元(22.15兆令吉),比上年增长10.4%。全国网上零售额5兆1556亿元(3.44兆令吉),比上年增长26.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兆1944亿元(2.80兆令吉)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同时,居民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迅速,显示了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特点。
今年GDP增长上看6.8%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的判断,安邦智库在去年完成的《2017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报告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判断: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与2016年的情况类似,与大部分机构偏悲观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乐观一些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达到6.8%。
与其他机构看法的一个关键差别,是安邦对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平台期”的阶段判断——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会处于6%至7%之间,略有波动,但大致稳定,并且与“新常态”下的L型增长态势基本吻合。
要指出的是,关于中国经济“平台期”判断对于引导市场信心和政策制订都很重要,基于“平台期”的基本判断,在政策上就不会忙于追踪一大堆不确定性变化,被动地应对年度经济增长中的波动。
关注市场趋势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经济稳健、政策稳健——这也是安邦所强调的“稳健派”观点,都与“平台期”有重大关系。
在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前提下,市场更应该关注的“中国市场”的趋势变化,这很可能会影响行业投资机会和企业市场竞争。不少人对中国经济感到悲观,没有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的潜力。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曾提出过一个重要概念——“超饱和世界市场”,全球生产大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
不过,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则有更大的回旋余地,13亿多人的中国社会正在转向消费社会,规模巨大的中国市场正在不断升级,市场空间还能够不断扩大。
未来的行业亮点和市场机会,都在正在转向消费社会的“中国市场”之中,这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战略缓冲,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在。
2016年,中国经济在全球调整和“新常态”下取得了6.7%的不俗成绩,但也会引发世界的嫉妒和不信任,辽宁在节骨眼上爆出数据大面积造假的事件,也支持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不信任,让经济成绩单打了折扣;2017年,中国经济将沿着“平台期”的既有趋势发展。
未来的宏观经济动力和微观市场机会,都包含在向消费社会转型的“中国市场”中,一旦“中国市场”的概念非安邦一家提倡,而成为世界的共识,成为政策的核心,则中国前景将会更为乐观。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