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视窗

全球摆脱“日本化”政策不易/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16 Dec 2019, 10:33 AM

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全球经济当前已进入低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全球央行的货币再宽松、零利率以及负利率成为国际货币环境的新态势,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向所谓的“日本化”(Japanification)低头。

“日本化”的政策特征是规模庞大,但无效的货币刺激推低债券殖利率,同时债务负担迅速膨胀。

全球债务续创新高

在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债务规模将突破255兆美元(约1071兆令吉),继续创下新高。

这些情况都表明,其实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滑向“日本化”的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负债的经济“黑洞”。

日本化的宽松政策是否有效呢?实际上日本从2001年开始,在长期保持低利率的基础上,开始放松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在日本经济恢复增长起到了作用,但世界上所有国家很快都或多或少地实施了同样的政策,而且现在仍在维持低利率。

只不过日本央行为提高通胀付出的巨大努力的过程表明,央行似乎不能总是通过政策来确立通胀率。

降息潮引发货币战

从日本经济的“失去的二十年”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历史及其演变来看,量化宽松在防止金融系统崩溃方面确实奏效,这一点千真万确,但实际上,这是前一种影响的终结。

在金融危机最严重阶段结束后,第二轮和第三轮QE的实施,这样持续的货币宽松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影响非常有限。

另外,货币宽松带来的货币贬值通常可能也起作用,但所有国家不能一起贬值。

那么,如安邦咨询(ANBOUND)之前提到的,全球货币的“再宽松”只能导致流动性的泛滥和各个国家的“货币冷战”。这样,各国都会向零利率靠拢。

在长期的低利率下,低效的公司会生存下来,那么潜在增长率就会下降。

因此,自然利率也会下滑,那么央行就不得不跟随自然利率的脚步,现在发挥作用的就是这种机制。这也是全球经济“日本化”的因素。

虽然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意识到,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越来越无法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然而,经济持续下行让政策制定者也越来越难以摆脱这种政策的惯性依赖。

美联储在2009年金融危机结束,退出QE之后,曾试图采取“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但在资金市场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采取“特朗普化”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由于之前货币宽松导致的资金市场泡沫破裂。

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

“日本化”的现象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最终都受到潜在增长率的限制。因此,提高生产率的措施极为重要。

有日本学者对“日本化”政策的总结认为:日本错误地将通货紧缩视为最重要的挑战,并且在解决提高生产率的问题上进展缓慢。在此过程中,始终追求货币宽松,造成过度依赖货币宽松政策。

对中国而言,安邦咨询也曾指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持续放水的情况下,中国也会面临低利率和零利率的货币环境。而中国央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也面临巨大的内外部压力。

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信用分层和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下仍然缺少金融支持,有“宽松”和“解渴”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在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入和实体企业对外竞争力减弱的压力。

当然,单靠货币政策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和效率的问题。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1215/全球摆脱日本化政策不易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