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贸环境剧变、供应链面临重构的大背景下,行业链和供应链正在重构和洗牌。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团队认为,我们需要客观地厘清一些形势问题:
第一,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制造业,正在加快从中国撤出。
多年来,中国引进外资的总量在增加,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构在发生剧烈变化。2005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中,服务业仅占24.7%,到2018年服务业则增长到68.1%。
在今年首7个月,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4145.9亿人民币(约2529亿令吉),按年增长11.6%,占中国吸收外资比重增长到77.4%。吸引外资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制造业外资的相对减少。
在多种因素下,外资制造业撤离中国的趋势,已经有很多的个案可以证实。中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如果制造业外资下降太快,肯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些问题。
第二,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制造业外资撤出。
随着地缘政治环境恶化,制造业企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并推动供应链重构和调整。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恶化,未来全球供应链将会因地缘政治原因出现分裂,形成“中国供应链”和“非中国供应链”两大系统。
第三,中国制造企业试图承接退出外资的资产和产能,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
外资制造业撤出增
以安邦智库研究人员的观察,近两年外资制造业撤出增多,“暴露”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真实地位。
从资本属性和企业属地看,有相当大的一批“中国制造”,实际上是外资在中国生产的。
以苹果iPhone手机生产为例,在中国企业立讯精密收购台资纬创、纬新之前,中国厂商并没有真正参与组装iPhone手机。
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代工领域,在中国的外资制造企业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档次。
我们注意到,受到政治因素和价格因素影响,外资巨头参与的全球供应链调整已经出现,如苹果公司在行业链布局上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在扶持中国企业,改变过去“台场为主,陆厂为辅”的行业生态,以此打造专注于服务中国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的产业链,也通过增大在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来降低其在贸易战中受打压的风险。
另一方面,苹果也在加速将产能转移出中国,如向越南等地迁徙,来对冲中美摩擦下全球市场供应链面临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面临巨大的调整和挑战。
世界工厂时代结束?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引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的话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虽然富士康立刻出面澄清媒体曲解了刘扬伟的本意,但客观来看,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下降,这是确定无疑的趋势了。
逆全球化、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正在改变全球供应链格局和行业布局,外资制造业撤离中国的力度可能比外资数据显示的更大。
部分中国制造业在努力承接外资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和制造业资产,希望提升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位置。但在全球市场空间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实现从低端向中高端的攀升,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中国供应链大洗牌马来西亚安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