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多多要將旗下皇冠――大馬成功多多以商托方式進行雙邊上市,可能有它的道理,或許要擴大投資群,刺激公司股票海外市場的流通率。不過,預料投資者將直接投資商托股,轉為控股公司的大馬上市公司,反而蒙受折價及失去一些投資魅力。
馬化控股早些年失去國內測字萬字票行業領導地位,去年決定將多元業務分拆,專注核心博彩業務,重新變回萬能及成為純測字公司,其餘包括金融業務等分開上市。它的業務專注受到市場及投資者的歡迎,股價當然也因而水漲船高。
股市里每天都有企業活動與變動,除了上述測字博彩業例子,有時要變而不變也是不行,例如馬航被市場認為改變得還不夠,若要扭轉連連虧損窘境,還要作出更大改變甚至改革,才有望早日脫離困境翱翔高飛。
有時上市公司業務單一或簡單就是好,如馬股的膠手套行業就是個中佼佼者,不斷改善唯一的手套業務的行動,仍可吸引更多投資者青睞。改變的目的應該是變得更好,誰也不要保持現狀甚至變得更壞。
上市公司涉獵各行各業或多元化,當然也有它的好與壞,好的是市況良好時,盈利來源較多,惟在市況欠佳及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刻,可能就是累贅,嚴重的話可能因多方虧損而一跌不起。這類例子,過去馬股也有不少,特別在金融風暴時期更明顯。
市況欠佳甚至是危機時刻,上市公司若還來得及改變,採取“壯士斷臂”
保存重要業務,或是“棄車保帥”不至於全軍覆沒。反觀較專注單一業務者,相信應對困境時也較為容易簡單,惟當市況大好,卻反而獲利不多,大嘆走寶。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以控股公司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權,市場對它都會要求某個巴仙率的折價。上市公司多元業務的复雜,可能讓市場對它難以捉摸,缺乏透明度,整體業務起落變幻莫測。
在不熟不投資的原則下,一些投資者惟有“轉碼頭”,投入其他較易預測的股項。
一些上市公司如成功集團的業務多元化得令人眼花撩亂,竟然同時擁有另外6家上市公司,還說要把另一批公司業務上市或再上市,著實令投資者大開眼界,唯卻無奈地遠遠對它觀望不敢沾上邊,從而連累旗下大部份上市公司交投稀少,投資者的支持度即可見一斑。
上市公司股票多得不得了,業務廣泛及复雜到連專業分析員都退避三舍,更何況是一般散戶,這就是變得太過離譜的後果。
若上市公司在其行業中為領導者或老大,地位持續不變最好。惟若是改變後取得更好效果,如馬化控股變回萬能純測字股,實是值得改變。
不過,若是改變得不理想,如成功多多失去本地測字業唯一“代言股項”
優勢及估值溢價,可能不變好過變。至於應變不變,或變得不夠徹底,如馬航股價陷入谷底,實是許多投資者預料中事。(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