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國內銀行擴軍戰役,馬來亞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組)當年不惜重金搶奪印尼國際銀行(BII)股權,結果引發市場的一片檢討聲浪堪稱經典,雖然最後成交價有所降低,但成本之高仍叫人咋舌。
相比之下,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勇渡印尼之路則相對平順,並在2008年成功促成印尼商業銀行(PT Bank Niaga)與力寶銀行(PTBank Lippo)合併成聯昌商業銀行(CIMB Bank Niaga),崛起成為印尼第五大銀行。
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現在BII和聯昌商業銀行已成為馬銀行和聯昌集團的金雞母,想再擴展步伐,北上泰國之路卻顯得異常崎嶇。前者目前在當地尚無業務,後者泰國業務則依然徘徊在盈虧之間,就算想重施印尼併購策略也走得顛簸,猶如一入泰地即水土不服。
窺探究竟,往往是遭日本同儕中途攔阻;聯昌有意染指泰國大城銀行股權已落入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手中,而馬銀行鍾意對象-泰國軍人銀行也恐需與財雄勢大的日本銀行拗手瓜,能否順利抱得美人歸仍潛存變數。
究竟是國內銀行實力不如人,還是出手不夠大方?其實不然,聯昌集團打敗一眾對手購得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投資銀行資產,已引證大馬製造的實力,前進泰國之路屢遭失敗可能是非戰之罪。
安倍經濟學加速日本企業佈局東南亞腳步,大事在區域製造業重鎮--泰國投資佈局,也為日本銀行擴軍奠定基礎,相比之下,大馬政府忙於招商,還忙著鼓勵私人投資,哪有時間擬定政策將錢往外送,加上泰國市場非國內企業投資首選,大馬銀行業者未戰先輸,敗走稻米之鄉也不叫人意外。(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