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今的蘋果手機已不復當年勇,因為它近期給予市場的感覺,像是從高端走向基層市場,自貶身價迎合市場需求,哪裡有商機就往哪兒去,強攻新興市場提昇市佔率及營業額。
然而此舉似乎不太被追捧者所接受,首款低價產品定價也引發質疑聲浪,高端客戶層不屑一顧,基層市場亦買不起貼上“低價”標籤的貴手機,陷於“高不成低不就”窘境。
再說,兩項高低端產品共同面市,價差卻不及20%,消費者單是以科技作比較,高價機已先拔頭籌撼贏彩色“低價”機,須知許多消費者選擇該品牌,很大原因是它帶來的優越感、新科技體驗及簡約風格。
如果把兩個產品分階段推出市場,“低價”機還具備優勢和其他手機品牌一較高低,雖然價格略高,可是在淘汰率迅速的手機市場,還是有其領導地位,何必為了搶攻新市場自砸飯碗,忍受被自家品牌比下去的“晦氣”。
追根究底,蘋果手機會拋開傲氣,主動接近以往不屑一顧的低端消費市場,主要是上市後的包袱及責任加劇,除了顧及股價起落,也須對股東有所交代。
如今該企業的一舉一動,並不如上市前自由冒險,因為管理層在設定業務方針時,須優先考量股東權益及維持賺幅,最佳方法就是多元化產品維持競爭力,確保業務有利可圖,再從中尋找平衡點,糾正錯誤,滿足股東及消費者的期望。(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