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賣蘋果炒作論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7 Oct 2013, 09:13 PM

2013-10-06 19:14

炒股的方法有很多種,近期又出現一個經典個案──盛資(SERSOL,0055,創業板工業產品組)。

這隻在今年5月初只有13仙的仙股,在過去5個月內靜悄悄揚升,到了9月杪,已經飆破1令吉,用“天價”形容也不誇張。

就一家每股淨資產值只有區區9仙、面對營業額低迷和持續虧損的股票來說,這股漲勢也算是“奇景”。

好比在超市看到一粒其貌不揚、又亁又小的蘋果,每粒叫價10令吉,你買得下手嗎?

不過,若此時出現一個蘋果專家,告訴你這不是普通的蘋果,而是當年砸在牛頓頭上那顆蘋果的直系後代,單是裡頭的種子,價值就遠遠高於10令吉,還以身作則買走兩大包,你是否願意重新考慮?

在你考慮之際,超市再宣佈因蘋果只剩最後兩箱,凡購買將享有5折優惠,那麼,你是否會受“勿走寶”心態慫恿,而迫不及待去搶購剩下的蘋果?

恐怕,很多人會。

你看,一個人對蘋果的態度,是有可能從最初的有錢也不買,180度轉變成沒錢也要買;名人和減價效應雙管齊發,就有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

盛資的情況,與賣蘋果例子,驚人的相似。

基本面不出色的盛資,從13仙漲到1令吉,就好比一粒平平無奇的蘋果高高價在賣;之後,首相之子納茲福丁的入股,讓故事出現了大轉折。

經歷數個月的“逐步上漲”,股價在短短數天丟失50%漲幅,就如同“蘋果大減價”般,讓人有“趁低買進機會浮現”的錯誤印象。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聽謠言進場,跟事實賣出”的效應,但走避不及的跟風者,可能要倒霉了。

其實,賣蘋果炒作模式,是股市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做法,近年來許多炒作案例都是以這種方式操作;若我們勤奮些,在買股前稍微看看股價圖、翻翻財政報告,就能大約猜到這股究竟甚麼料,值不值得投資。

最低限度,不會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用高價或“半價”買了蘋果回家,卻眼睜睜看著它腐爛。(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三宇)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