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面努力工作,一面計算著自己微薄的薪水和柴米油鹽,遠在英國傳來了這樣的希望,你百思莫解,目前通貨膨脹高掛,薪水怎麼趕也趕不上通膨步伐,這高收入國怎能儘早實現?
問題還在你腦袋中盤旋,10月出爐的總稽查司報告卻讓你的心一震——廣播局7萬6千令吉購買20掛鐘、關稅局值60萬令吉的鞋子損壞銷毀、登記局印刷機白付50萬令吉租金、學校保安20億令吉被濫用、亞庇機場超支14億令吉……
你可能才如夢初醒,一臉疑惑地問,高收入究竟指的是高收入的政府,還是高收入的國民?
無論如何,我們仍應一起來瞭解大馬人究竟距離“高收入”有多遠?先來看看,高收入國的定義。
根據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為人均年收入達1萬2千616美元(約4萬零300令吉)或以上者,以大馬2012年人均收入達3萬令吉來看,要在6年內趕上這高收入的水平確實不難,這也是為何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蘇最近也呼應了政府的願景,說大馬要在2020年達到高收入國家目標是可行的,不排除大馬的人均收入可在2025年提昇至2萬美元(約6萬3千730令吉)。
若以上述表現數字來看,大馬確實具備了高收入國的潛力,然而,我們也應從其他數字,和數字背後的意義去詮釋高收入國的目標。
根據大馬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整體總報酬調查,大馬過去10年的薪酬一直在5至5.5%之間的漲幅中苦苦掙扎;Kelly Services調查也顯示,大馬薪酬自10年前以來並未出現顯著改變,過去10年大馬平均薪酬僅小幅上漲2至6%,其中34%就業人口收入更處於國家貧窮線的720令吉水平。
瞭解了大馬薪酬的過去,再來看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的預測。該經濟專家認為,穩定的公共財政是宏觀經濟穩定的先決條件,更是生活水準擴張的關鍵因素,惟高人口成長料拖慢大馬人均收入成長速度,人均收入複合成長率料為3.3%,意味著未來10年大馬人均收入僅料增加三分之一。
大馬過去10年的通膨率平均為2至3%,若薪酬年均增幅為3.3%,那麼,薪酬的成長步伐,其實不過是剛剛足以覆蓋通膨率,更重要的是,在百物上漲之際,你我皆清楚該通膨率不過是個“官方”數字。
這就好比統計局會“說話”的數據,即使官方通膨率老在低單位數擺動,但大馬2009/2010年家庭平均每月開銷,其實已自2004/2005年的1千953令吉成長了12.1%至2千190令吉,增速遠快於薪資漲幅。
除了另一層面的數字,大家更該釐清高收入國的最大“缺憾”,那就是它也可能是1%的富豪對99%的貧民!
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惟言下之意就是數字背後唯恐暗藏了貧富懸殊的問題,若你摸不著頭腦,或許,可以從新鮮出爐的總稽查司報告找到一些頭緒,為何有人可以花數萬令吉買鐘,你只能負擔得起10令吉的小鬧鐘?
報告顯示,大馬目前仍有約40%的家庭月均收入低過3千令吉,所以,即使2012年的人均收入達3萬令吉,在財富分配不均之下,可能仍有近半數的人,生活處於水深火熱的邊緣。
所以,高收入,究竟是少數人或官富,還是民富?國人大概心裡有數。只是,國富民不富,絕對不是大馬人的夢想;少數人或官富,民不富,也不應為高收入國的指標,真正的高收入國應為全體人民達到一定的收入水平,那才是真正的富有。(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曉雯)
Hustle
民富?You mean the guys that fell from the 5th floor?
2013-10-09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