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減赤還可從生產力著手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30 Oct 2013, 05:01 PM

2013-10-30 12:43

2014年預算案以消費稅為主的稅務改革和降津貼作為減赤降債的主力,但3大國際評估機構直言,必須看到執行落實才論斷成效。

這令我想起在預算案前,在國際資金大會時問亞洲航空集團(AIRASIA)首席執行員丹斯里東尼費南達斯對2014財政年預算案的期待時,他嘆了一口氣,直言不太想講,因為他每次的期待都會落空。

他娓娓道來:“國家應該減赤,但減赤有三管道,課更多的稅務、減少開銷和提昇生產力,但是,我個人最支持的是最後一項……”

生產力是甚麼?用經濟術語來看,是產出(output)除以投入(input),產出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投入則是人力、資本、物料和能源。白話一點,生產力就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因此,很多人往往會將生產力的定義延伸到競爭力。

或許,我們可以再用實例去探討生產力這話題。有個曾在大馬國營企業工作的朋友,有天轉到新加坡國營企業上班,她總結:“在前者工作從來沒有`多勞多得’的事,抬頭一看,坐在上方的還可能是毫無競爭力的庸才;在後者工作,雖然和眾國營事業一樣,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但那裡,就連同儕的競爭力都讓你刮目相看,更何況坐在上面的`天子’?”

若以新加坡為研究對象,可以粗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國家的富有源自對生產力的重視,也是先進國的關鍵指標。

若以經濟學角度,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意味一個國家可以生產更多的商品與服務,讓人們更易取得,並提供出口所需,生活水平就愈高。那麼,你現在應該明白,為何東尼視提昇生產力為減赤的至上政策?因為,只有當國家到企業甚至個人的生產力提高,國家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收入國,當大家都有一定的收入水平,就有能力繳更多稅給政府。

然而,大馬生產力多高?根據大馬生產力機構(MPC)2012/2013的生產力報告,大馬去年的生產力僅增2%(2011年為1.8%),表現不及其他新興國家,如中國(7.4%)、泰國(4.9%)、印尼(4.2%)及印度(3.7%)。

該報告指,大馬要達到2020年躍升為先進國的宏願,經濟需按年成長6%,未來7年就必須持續取得3至4%的生產力增長,但有趣的是,其他的同儕在經濟不景時,早已取得該生產力的成長幅度,那是否意味,大馬在經濟轉型計劃的支持下,生產力提昇只是紙上談兵?而待哪天大馬成為高收入國時,同儕已是非常發達的國家了?

可惜的是,生產力,向來都不是政府在預算案中考量的方向,也不在許多企業和國民的期待範圍內,因為大馬從國家到企業,從企業到國民,皆以關注眼前短視的“快樂”者居多,很少人會意識到只有長期的生產力,才不至於在競爭的洪流中被淘汰。

在預算案的前夕,一些大馬人可能和我一樣,其實沒甚麼期待,只希望有一天,大馬政府積極推動企業的生產力;企業意識到競爭力的可貴而珍惜員工的生產力;更多大馬人如其他新興國家的人一樣走出舒適區,哪怕政府再差,也想如何為自己和國家增值。

現在預算案已經出爐,我最怕看到的是,又有個有志之士告訴我,他隔天要跨過長堤,到那個更懂得珍惜生產力的國家。

寫到這,我又想起了另一個剛跨過長堤回家的朋友之前的小分享。她在中國電視台聽到某經濟專家講的一段話:“中國的經濟改革不能像大馬,10年都一直停頓在新興國家……”聽的時候,朋友感覺有點怪,但細想以後,別人講的好象也沒錯……(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陳曉雯)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