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商業世界裡的價值為多少?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可以對等比較嗎?
親戚為新加坡人,在世界前10的法國原產品交易公司上班。1年前,公司發生大地震,為保住公司淨利,公司管理層決定裁退新加坡分公司員工,把整個電腦部及會計部都搬到印度。
當然,要把整個部門搬到另一個國家不是一天之事,所以公司決定讓新加坡帶領印度分行,在印度上軌道後才完全差遣新加坡員工,而當事人就當了一年多的夾心餅。
由於新加坡分行還是處於領導的位置,所以任何事情都必先經過新加坡才到印度分行,而問題是面對新的下屬,當事人實在無可奈何。
在很多情況下當事人發現問題向印度分行反應,但印度分行的人完全看不出問題的存在,在當事人眼中的缺陷,對印度分行而言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最後,身為團隊領導,新加坡的員工就得扛上另一個團隊的份,就像在大學里4個人團隊只有2個人做事一樣,事情只有一方做,但功卻一起領。
企業在面對淨利下跌時,最常做的事就是削減開銷,而人力往往都是其中一個下手的對象,往往忘了,人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資產。
當然,在新加坡一個人的薪水可以在印度請十個,但儘管公司可以在減少開銷下把人手翻倍,卻不能做到一樣的東西。
以最純粹的財經角度切入,為節約開銷而向人力下手是很常見的事,反正到最後股東只要看到淨利可以保得住就不會有怨言,但是,為了保淨利而對主宰質感的人力下手,到最後會不會賠了公司的品質和商譽而得不償失,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陳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