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2015年,全球電影愛好者就齊聚一堂,出席一個又一個電影頒獎禮,表揚過去1年對電影業作出偉大貢獻的幕前和幕後人員。
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電影世界中,導演運用純熟的運鏡能力,通過長短鏡頭的調整來完美呈現出編劇心目中的場景,也通過鏡頭帶出演員們的喜怒哀樂,再與音樂相結合,帶領觀眾走一趟光影和聲樂的饗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如電影世界般,因為決策者的種種政策,導致生活出現諸多起伏,並因此表現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
就拿剛剛修正的2015財政預算案來說,政府宣佈釋出數項措施來提振收入和削減成本,絕對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喜的是政府相關公司(GLC)和政府相關投資公司(GLIC)可能增發4億令吉股息來填補政府龐大的財政“窟窿”,股東們將因此享受更高的投資回酬。
但令人憂慮的是,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加上政府勸告GLC和GLIC們暫緩海外投資,避免資金嚴重外流,這些公司盈利都可能受到宏觀經濟影響,加上開源的大門又被堵住,如何有能力提高派息呢?
簡單,開源不成,就從節流下手。以美國標普500指數來看,近年來多數企業的季度業績都普遍超越預期,但分析員認為這與企業營收和盈利賺益上揚無關,反而更多來自企業削減成本開支來維持亮眼的盈利水平。
政府想要通過GLC取得更多的股息收入,但需知馬股企業盈利已多年處於下跌趨勢。在2014年第三季企業財報季後,各大證券行在總結得分後,發現總及格率僅介於46%至52.1%,企業盈利連續15季呈現萎縮,更重要的是,2015年企業盈利增長仍存下行風險,主要是2015年4月開跑的消費稅(GST)可能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今年馬股核心每股盈利增長目標更是低見0.7%,可能陷入連續3年接近“零”增長的窘境,因此政府想要向企業拿更多的股息,錢只能省出來。
但是,企業東砍西籌,暫時把業績弄得好看了,也提高了股東的派息率,可是這樣的情況能長久嗎?上市公司為了滿足股東要求,積極從削減員工福利、裁減人手等層面來大砍成本,犧牲了那些該用於擴充業務,甚至是提昇技術含量的金錢,長期的盈利增長該從哪裡來?
此外,員工乃是公司的重要資產,公司每到緊要關頭就拿成本撙節痛下殺手,結果搞得人心惶惶,員工們安全感盡失,如何全心全意為提昇公司業績作努力,因此企業盈利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怎麼可能有所改善?
其實,每件事情都有其正反兩面,就如導演奈德班森的《她消失以後》及《離開他以後》電影般,男女主角從不同視點去看一段逝去的愛情,得到的觀點和結論是截然不同的,政府只看到能從上市公司取得更多的股息好處,但卻看不到那些股息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們都瞭解政府等大股東希望取得最大的投資回酬,但只顧著短期的蠅頭小利,卻罔顧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前途,眼光如此的狹隘和短視,恐怕最後會得不償失。(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