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首相敦阿都拉之子拿督卡瑪魯汀和夥伴聯手泡製的健基興業(PRDUREN,8613,主板產業組)全購案,遭獨立顧問KAF投資銀行回予“不公平兼不合理”評價,並建議股東拒絕。
細看獨立評估報告,KAF投行是基於認為健基興業每股綜合估值介於1令吉61仙至1令吉71仙之間,比買方的1令吉60仙出價高0.62至6.43%,加上業務保持穩定,才會以“不公平”來回應全購提案。
至於“不合理”,則是因考慮到一旦無意私有化的全購方累積超過75%股權,導致公眾持股落後上市要求,健基興業的股票可能停牌,損害股東的權益。
然而,KAF投行其實早在2013年杪,或13個月前,就曾因丹斯里劉天成向健基興業提出全購,而發佈了一分獨立評估報告,讓我們先看看兩份報告之間的差異。
當時,劉天成提出以每股1令吉10仙全購健基興業,而KAF投資銀行給予的評價是“不公平但合理”。
認為“不公平”,是由於以綜合估值法(SOP)算出的合理價為每股1令吉78仙;“合理”評價,則是因考慮到健基興業財務表現波動、股票流通性低和派息紀錄差。
從兩份相隔13個月、用於評估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報告中,就能發現獨立顧問的評估標準和考量似乎有些不同。
首先,是13個月前的1令吉78仙合理價,高於最新報告中的1令吉61仙至1令吉71仙,健基興業在這期間除建議以總數約8千萬令吉脫售旗下部份公司的股權外,就再沒涉及其他企業活動,公司業績更比前期明顯好轉,合理價低於前期儼然存有爭議空間。
再者,就是KAF投行13個月前給予全購案“合理”評價的其中兩大主因,包括有股票流通性低,及派息紀錄差,儘管健基興業兩個月前一度因前首相之子的名人效應而價量雙升,但不足以掩蓋流通率不足、甚至遜於前期的事實,因掌握在大股東手上的股票遠勝前期,而且仍未打破10年不曾派息的僵局。
簡單地說,即是KAF投行13個月前給予全購案“合理”評價的顧慮仍在,但13個月後卻以另一套說法,將“合理”改為“不合理”。
更何況,“公眾持股落後上市標準進而導致停牌”的風險,在每一宗有意保持上市地位的全購案中都會存在,包括劉天成前期提出的全購,以此作準,則意味所有全購都不可能合理。
上述情況顯示,市場獨立顧問的評估標準和考量,未必統一,也未必100%精準;那麼,牽涉全購或私有化的提案,其實是不是該委任一位以上的獨立顧問來進行評估,才能為股東提供更全面、客觀的意見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