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狠狠砍下一刀,將實行多年的燃油補貼措施除去,當時還以為,好了,終於不用看著豪華房車和國產小車同排添加便宜汽油的滑稽畫面了。
誰知道,原來有錢人沒錢人到頭來竟然得一起補貼國庫,這算哪門子的補貼,叫人情何以堪?
後來想一想,反正補貼是個不可觸摸的禁忌,全國可能只有不到10個人明白箇中方程式,外人碰再多釘子,也摸不著邊處,也就無謂浪費力氣了。
我們是個補貼大國,無處不補無處不貼,如果補得其所貼得實在,一分錢可以發揮至少10分錢的效益,譬如教育、醫療、公共設備等,都應該大補特補,因為可以直接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至於豪華辦公室、高檔官車、官家水電費,就能免則免吧,他們的面子不是我們的面子。
可是,如果一家原本坐擁龐大資產,應該透過這些資產造福人群,或至少可以自供自足的所謂政府投資機構,竟然落得隨時搖動國家財務,那麼,當初上天下地為這家公司提供的可觀“補貼”,到底發揮了哪些功能?
到最後,成立一個大馬發展公司(1MDB),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那麼當初排除萬難提倡設立這家機構的當事人,可以向國人作出哪些解釋?為了這家公司的“補貼”而付出代價的納稅人,未來可以獲得哪些回報?
天下補貼一般黑。我們怎麼可能期待付出而有回報?(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