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獲得第三次拯救後,歐洲及美國股市立刻報漲,其實希臘再次獲得救贖,真的就如股市反應般正面嗎?
以最簡短的方式說明,上次希臘向歐行借錢時承諾,希臘必須在期間壓緊荷包不亂花錢,但拮据的生活總是不好過的,過太久的希臘起義,再拮据我們就不玩了。
在一些人眼中希臘就像是個玩世不恭的小孩,得了便宜又賣乖,在拿到錢後過了一段刻苦的生活,不玩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要錢就伸手向爸媽討,但絕對不過清貧的生活。
其實希臘也不是小孩子玩泥沙,希臘起義又不是毫無根據。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切入,財政政策被綁手綁腳帶來的骨牌效應會比繼續花錢慘,政府削減員工會導致失業率短期飆漲,人民沒錢花,加上停止大型計劃也會導致國內缺乏資金流動,國內生產總值下跌,到最後負債率反而更高。
但是,事實卻又否定了這個宏觀經濟學的理論。
確實,減少資本開銷或許會導致失業率短期內飆漲,國內的消費能力也會銳減,但時間過去後,原本政府支撐的經濟活動會被私人界吸納,經濟也就會復甦,這被形容為“德國”式的削減預算,丹麥及愛爾蘭都在這經濟模式下生存下來。
拉脫維亞在2009年進入經濟風暴之際,當時的首相東布羅夫斯基立刻反應削減政府開銷,裁退30%公務員,而留下的公務員全部減薪40%,在兩年的時間內,拉脫維亞就走出經濟衰退。
愛爾蘭及拉脫維亞與希臘的經濟情況有點雷同,3個國家同樣在歐元區內,也就是說失去了貨幣政策的控制權,也同時在削減開銷的情況下必須放棄財政政策,但是愛爾蘭及拉脫維亞可以起死回生,而為甚麼希臘又越陷越深呢?
其實希臘債務開始時有得到稍微的緩解,但在政府選舉之際,左翼政府承諾削減稅率,加上許多外國公司害怕左翼激進派的政治宣言導致大家逃離希臘,才會導致希臘功虧一簣,再次掉入大筆的債務當中。
希臘希望的是非常典型的西方資本經濟模式,花錢經濟才會得到成長,所以必須花更多的錢才能脫離經濟衰退。
歐洲中行及德國這次放下身段,讓希臘過渡,還給希臘機會在3天裡交出改革計劃,某層面上就是挪出空間,讓希臘可以在空間內花錢。
問題是,不斷地以債務存活,真的可以讓希臘復活嗎?
歐中行及德國這次放下身段,只通融4個月,在4個月後,希臘又必須為數百億歐元的債務煩惱,而到當時,希臘又會把賬算在歐中行及德國頭上,因為這兩個大哥不讓希臘發揮,才會導致他們的經濟無法成長,還不了債,希臘要財務獨立,要充份管制自己的財務政策。
4個月後,希臘債務又會再度籠罩全球股市,意大利及法國,還會出來為希臘辯護嗎?(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