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我取?還是海底撈月?
希臘“脫歐”鬧得全球風雨,歐元兌美元節節敗退,1換1在望,這時候如果無名小卒提起打算投資年老色衰的歐洲,你不馬上大笑搖手,可能隨時淪為他人的笑柄。
不過,如果你是“股神”巴菲特、“大鱷”索羅斯、“華人首富”李嘉誠等投資大師,則另當別論,不妨堂而皇之告知天下,你青睞這塊歐洲大陸。
今年2月,巴菲特宣佈以4億歐元收購德國摩托零件製造商Detlev Louis Motorrad-Vertriebs(DLMV)。
與巴菲特同樣擲地有聲的索羅斯,也早在去年第四季就大手減持美股,轉投歐洲與亞洲的懷抱。
李嘉誠喜愛歐洲,更是眾所周知。今年1月,他屬下公司在不到一個月宣佈3項歐洲收購計劃,包括英國鐵路車輛租賃公司Eversholt、英國電訊商O2和荷蘭大型連鎖藥房Dirx。
對於歐洲收購計劃,巴菲特說,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元兌歐元升值,“令歐洲企業變得更具吸引力”,他沒說出口的理由,應該是他最常強調的“便宜”吧?
歐洲經濟固然疲弱,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少歐洲企業價格雖跌,價值猶在,吸引了不少他國投資者的關注,嗅覺敏銳的投資大師們,怎會放過這些良機?
話說回來,投資大師“錢”進歐洲,自有他們的原因,投資者如果打算追隨,還是得審視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資金等能力,要知道,大師們風光無限的背後,可是下了不少苦功的。(星洲日報/財經小品: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