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首相納吉終於在上週打破沉默回應敦馬哈迪的批評,市場上反應不一,有人認為納吉言論溫和友善,也有人認為他避重就輕,但有一點相信不少人認同,也就是納吉坦承,他的團隊目前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改變人民對政府的“印象”。
他說,現在是講求印象的時代而非講求事實,因為社交媒體盛行所帶來的影響很大,政府不得不作改變去應對網絡戰。
網絡衝擊影響深遠
誠如納吉所言,在網絡無孔不入和社交媒體崛起的時代,政府的形象已經面對重大的衝擊和考驗。不止是大馬,全球許多國家的政權都因為網絡的衝擊而改朝換代。
納吉當年上台時,推出了一個大馬的口號和經濟轉型計劃,可說是包裝精美、設計清新,明顯是獲高人出馬授招。報道也指大馬政府高價請來國際公關公司和企業顧問公司幫政府助塑造新形象。
一個大馬的口號確實非常動聽,為國人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圖象,彷彿將引領大馬進入種族融合,公平包容的美麗新世界,而經濟轉型計劃下喊出的高收入國和改革目標,也遠比敦馬的2020宏願和敦阿都拉的經濟特區更為令人目眩神馳。
然而,動聽口號和美麗大餅始終只是空中樓閣,但人民發覺貨不對辦,以及當局有心無力或口不對心之後,信心也開始渙散。
更重要的是,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直接發文,表達長久以來被壓抑的不滿,甚至發揮影響力,政府的不是之處被倍數放大檢視和無限擴散,成為被嘲諷和漫罵的目標,再加上反對黨網軍的力量推波助瀾,更令政府形象迅速蕩然無存甚至被妖魔化。
政府並非不知道網絡的力量,也一早請來了專家授招,首相和各官員都與時併進,開設了推特或面子書等社交媒體,尋求和網友打成一片。
儘管政府開動龐大的國家機器來輔助宣傳,但仍難以和民間自動自發形成的異議洪流相抗衡。
在網絡時代,政府如何修補形象和改變人民的負面看法,將是浩大工程,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
以台灣為例,被台灣網民封為“翟神”的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曾受邀進入台灣總統府,給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部會首長上課,他告訴馬英九,網絡不只是媒體,隨著網絡科技進步,資訊快速流通,人民表達意見的成本趨近於零,要求回應的時間愈來愈短,也開啟從間接民主走向直接民主的潮流,人民對民主和政治人物的看法已經完全改變。
網絡不只是媒體,而是整個社會的一部份,正在影響經濟社會形態結構和人民思想,而政府體制卻像是龐大的金字塔體系,新技術以至資訊,在進入行政體系之後再出來,往往已慢半拍,早被網絡上各種快速冒起的流言所淹沒,這也是政府的網絡戰中敗北的原因。
更關鍵的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就像納吉如何撇清蒙古女郎和一馬發展公司的債務和他無關,以及政府如何解說消費稅和取消汽油津貼的好處,置疑者都聽不進去。
“形象”需長年累月經營
“形象”這兩個字虛無飄渺,需要長年累月一點一滴經營。即使是在企業界,許多大公司花大錢塑造形象,消費者也未必買單,尤其是在網絡時代,只要有一丁點行差出錯,都可能一夕間形象全催,一如台灣的許多黑心企業,要再回頭都已百年身。
對於納吉政府來說,或許可堪告慰的是,網絡也是公平的,執政黨形象一貫不佳,但在野黨的形象如今也是一落千丈。就像最近的回教法課題,以及國會議員加薪個案,人民代議士在消費稅實施之際,漏夜為自己加薪,在朝在野的議員都同樣被炮轟。因此,如何扭轉形象,不再是執政黨的挑戰,也是在野黨必須解決的難題。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