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事實,可能要適當做出調整,選擇改變自己,這話讓人感到有些無奈,但在消費稅時代,看來必須要這麼做了。
在日常的消費品,例如一些加工食品,被徵收消費稅後,不只價格調高、份量也減少,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我們可以視情況調整,選擇少購買這類產品,即使購買了,為避免加重本身的財務負擔,必須按量減少消費,以便在收支方面取得平衡。
無可否認的是,人們會認為講是很容易,要做到卻很困難,其實未必如此,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直以來,多數市民在享用生鍋食材,往往都忽略量的過剩,撈到最後,大家都飽漲得很,甚至還有一些享用不完的食材;嚴格來說,是苦了自己的腸胃,若經常光顧,而且不控制食量,膽固醇、尿酸可能就是這樣產生。
隨著消費稅的實施,店家東主按比率調高收費,再加上其他的費用,顧客的開銷無形中增加不少,日積月累也可能演變成一筆不小的支出。
再來是非正餐的零食,不論男女老少,喜愛零食者並不少,現代人在這方面的開銷經常失去預算,往往會超買、也會出現食用一部份後,剩下的放在一邊,最後失去其美味或過了可食用期,這其實很不好,形同於浪費寶貴的食材資源。
消費稅的實施已是事實,看來是大家做出適當消費、調整消費步伐的時候了。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