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蘇丹依斯邁路,發現這裡到處都有大廈裝修及粉飾工程進行中,但要數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馬航(MAS)大廈了。
這棟當年被“企業醫生”拿督斯里依德利斯以1億3千萬令吉脫售的大樓,頂上的風箏標誌早已卸下,外牆架滿了鷹架、起重機等設備,準備蛻變成首都區另一嶄新酒店和公寓,面目全非的程度與前主人有得一拼。
說起馬航,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重組計劃的裁員6千人問題還沒有解決,那邊又鬧出擬出售部份用於長程航線的波音777-200ERs、空巴A330-200,甚至是A380客機,一時之間,“財政赤字擴大”、“窮到賣飛機”等傳言甚囂塵上,逼得公司趕緊出面解釋。
馬航新首席執行員克里斯托慕勒(Christoph R.Mueller)表示,為使馬航扭虧為盈,其中一個需要探討的就是提高長距離航線的生存能力,因此具體方案未明前,近來有關出售或租賃飛機的揣測都言之過早。
慕勒認為,除了在航線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外,馬航還需要在操作上利用和發揮團隊的最佳水平來達到目標。
“市場需要給馬航空間來探討多元措施,以決定最可行的政策。”
說句公道話,慕勒今年5月1日才上任,現在公司整體情況都可能還未摸透,市場就東拋一個消息,西丟一個傳言,然後要他給個明確的方向,這會不會太急了點。
我瞭解,現在距離國庫控股(Khazanah)於7月成立馬航新公司的大限已經不到60天了,可是直到現在,整個重組計劃都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市場緊張不已情有可原。
但別忘了,馬航新公司成立只是整個重組計劃的序幕,如何扭轉乾坤才是重頭好戲,沒有充份的時間和空間配合,綁手綁腳的馬航如何能掙脫枷鎖,振翅高飛呢?
馬航背負著國家榮耀,人人關心在所難免,但過度的關心是壓力,甚至是傷害。正所謂“看戲就不要駁戲”,我們這些外行人根本不清楚馬航實際情況,何必在管理層忙著佈局時多加揣測,就放手讓他們去自由發揮好了。
馬航重組已經不是第一次了,10年的時間我們都肯給了,難道還等不了這短短2個月?(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