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馬股上市公司陸續公佈了2015財政年首季業績;和往常一樣,筆者在這片財報海洋中仔細查閱一些業績較特別的公司資料,同時亦再次為馬股公司的透明度發出幾聲感嘆。
不知道是因為資訊披露標準過於寬鬆,或是因當局無法一一仔細評估上市公司所發佈的文告,馬股中有許多上市公司,在公佈財報時其實並沒有給予詳細的解釋,有時更讓人有種“只是胡亂應酬”的感覺。
結果是,雖然財報公佈了,投資者或小股東們卻無法從管理層口中得知更多有關公司的最新情況和展望,甚至是最新業績究竟受甚麼因素所影響,雖然當局確實有要求上市公司供應這方面的資訊。
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成榮集團(MUDAJYA,5085,主板建筑組)。
成榮原是家深受市場看好的公司,惟近年來業績卻節節敗退,這難免引起投資者的關注;更甚的是,該公司在去年第四季業績中,意外爆出上億令吉淨虧損,但當季業績報告中並未明確解釋虧損原因,僅輕描淡寫說是因趕工造成額外成本、建築成本整體上揚和工程變更指令(VO)涉及額外成本等。
大約三週後,成榮再發出另一特別文告,透露在針對造成第四季業績虧損的超支項目展開內部調查後,發現某位前雇員可能涉及數宗違法交易,特定計劃亦因此超支,但強調一切潛在衝擊已被反映在賬面上,未來無須再次撥備。
不過,上週出爐的財報卻顯示,成榮再一次蒙受1千966萬1千令吉淨虧損。而這一次,董事部更在解釋中隻字不提由盈轉虧的原因,僅表示營業額下滑是因為工程完工或接近完工的緣故。
結果,到現在也沒人知道該公司業績再虧,是否和撥備有關。
其實,成榮的例子只是馬股中眾多企業資訊發佈問題的冰山一角,許多公司到了今時今日,在資訊供應方面的態度仍顯得非常馬虎,避重就輕的例子多不勝數,如許多公司在“未來展望”欄目中填下的評語,寫了等於沒寫,一些公司更直接從各種經濟和領域報告中摘取數據就算交差了,反觀董事部完全沒表明自己對未來的計劃和看法。
這情況不僅出現在季度財報中,就連一年一度、極為重要的常年報告,也不乏品質粗劣者,董事部似乎連這種年度報告都懶得用心製作,“主席致詞(Chairmman's Statement)”說了等於白說,想從主席口中瞭解有關公司發展情況和前景的投資者,讀了這樣的年報能有收穫嗎?
筆者察覺,很多上市公司對資訊發佈的要求,似乎並非真正是為了和股東或投資者們分享公司資訊,而更像只是為了達到交易所設定的最低限度要求、繼續上市而已,這實在讓人失望和遺憾。
或許,交易所應該正視這樣的現象,想辦法提昇上市公司的資訊發佈素質,如要求上市公司更明確地解釋業績表現,或在財報中披露最新業務進展、展望和投資計劃等資訊,至少足夠讓投資者和股東對公司運作情況有更深入的瞭解。
筆者深信,這也是許多投資者的內心訴求。(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