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幣兌美元走疲,已令大馬車商雪上加霜,進口成本上漲,很多車款已醞釀起價。
已確定明年1月起價者,包括豐田與凌志,本田還在研究與檢討階段,儘管其車款八成為國內零部件。第二國產車零部件以美元進口,倘若馬幣再跌,也不排除起價可能性,普騰則表明暫無此意。
馬幣兌美元今年迄今貶約20%,整裝進口車(CBU)直接感受切膚之痛,這也是豐田與凌志車調整車價之原因所系。近年買氣看好的成功汽車(BJAUTO,5248,主板貿服組)所售馬自達(MAZDA),則還不會調整,而是通過節省其餘成本來吸納馬幣跌破3.80後的衝擊。
至於很多豪華車,目前階段仍還在觀望,多會保留車價,如寶馬、馬賽迪;貨卡市佔率達20%的福特,暫時按兵不動。
早前,4月1日開始,因為實施6%的消費稅(GST),消費者已提前買車以避開多付6%稅款,因而即便很多車商銷售亮眼,在盈利上已大不如前,十之八九皆蒙受盈利滑落,主要原因是很多車商為衝銷售數據,不得不以吸引的折扣達標。
在價格敏感的市場,市佔的保衛戰非常重要,合順(UMW,4588,主板消費品組)旗下的豐田,在面臨本田劇烈競爭下,在其中一個月份,其銷售數據成長放緩慢,一度使其非國產車一哥地位,由本田取代。
儘管大馬汽車研究院(MAI)一直宣稱大馬汽車已很廉宜,大馬汽車銷售數據(轎車與商用車)從4至6月低落,其中7月按月揚2.1%、按年跌2.7%,首7個月內的按年銷售下跌3.2%,7月汽車銷售按月上揚或是開齋節的促銷活動推動買氣。
今年8月,總銷售熱潮冷卻,按月跌8.9%、按年揚4.5%至5萬3千542輛,唯以首8個月相比,仍然落後2014年的1萬零269輛至43萬4千282輛;這與大馬車商協會(MAA)設定的67萬輛目標,仍有一段落差。
若要達致上述目標,意味9月過後幾個月,每月需有5萬9千輛銷售才可達標;目前中國經濟放緩,全球經濟仍處於波動格局時,消費者普遍對大件物品採購普遍保持謹慎,要達標委實需費更大的勁兒!
雖說企業也可拉抬車輛銷售,特別是商用車輛,然而緊隨馬幣走疲,經濟前景晦暗難明,企業若節省開銷而審慎,個人方面若因馬幣跌而覺更為貧窮了,低迷的情緒將難以拉動買氣。
以過去半年趨勢看,只有在去年12月接近陽曆與農曆新年期間,才有接近6萬5千輛銷售;而今年3月趕在GST實施前,更創下接近6萬8千輛銷售。
從比較務實觀點看,8月銷售並非最糟,今年1月與2月跌至接近5萬輛,4月為今年迄今最糟汽車銷售月份,跌破5萬輛而只達4萬5千輛。
在大馬,車商要考量銷售、市佔與盈利,馬幣的大幅波動,無疑為國內營運的國產與非國產車商的營運環境內,下了一場不小的霜露,已有絲絲的寒意。
馬幣由6月杪逼近3.80關口,到9月杪就逼近4.30跌至4.50水平,若破了4.50關口,對汽車業來說無疑已是霜降的寒冷時期。
馬幣的回彈至3.80或更健全的3.50的穩定水平,持平而言,將會是大多數大馬人、汽車業乃至多數企業的企盼!穩定的匯率相信也令整體大馬經濟更具活力!(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