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先生月入在2千至2千500令吉之間(視服裝業務的表現)。每月開銷大約3千500令吉。房債還有12萬令吉要還。一個月還720令吉(分期付款已加入月開銷),貸款利率5.99%,需要供還30年,已還7年。
一年1.3萬保費是否太多?
另外,一年還要付1萬3千令吉的保險費(36種疾病),10年可以全部拿回,55歲可拿回25萬令吉,或者更多一些,還有家人一年保險費要付3千500令吉。
請問:“我應該如何規劃?如何投資?債款或貸款(利率會過高嗎?),保險會投保太多嗎?”
答:K先生目前還是單身一族,結束了異鄉的事業,從海外帶回10萬令吉的儲蓄。
另外,來信顯示,K先生7年前購置了一棟房子,目前尚欠銀行12萬令吉,可惜沒有報上當前的市價,不然我們就可以確認他的資產凈值。
我們只能夠根據以上的資料作出這樣的揣測,那就是K先生的信託基金投資,可能是作為退休用途的一項長期性投資;而人民幣定期存款應該是想從人民幣的升值中賺取一筆,同時也是作為分散投資的一項安排。至於那筆6萬5千令吉的銀行存款,應該是還未物色到適合的投資,所以暫時存入銀行。
信託基金15年後值12.2萬
假如以上揣測正確,那麼K先生的這筆退休金會有多少呢?假設該信託基金每年的回酬率是15%,那麼15年後,當K先生年屆55歲時,這筆投資的市值就會來到12萬2千令吉,問題是這筆退休金能夠撐多久?
黃水儐說,正確的投資是個人財富增長的不二法門。K先生把85%的資金都押在銀行,恰當嗎?在這個通貨膨脹率高企的年代,銀行支付的利息能夠為你的資金提供保值嗎?若銀行存款不能抵抗通膨,錢該往哪裡投資呢?那麼外幣存款穩嗎?有考慮到外匯波動導致虧損的風險嗎?這又跟K先生對投資風險的認知有著密切的關係。
就以投資股票來說,有的人認為這是高風險的投資,絕對不敢碰觸。殊不知許多具備能力的投資者,都是從股市中賺取他們的財富。不過,我們完全不鼓勵K先生看了這篇答覆後就“隻身勇闖股海”,因為這等同謀殺自己的資金。
收支不平衡
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財務規劃師的協助,替你確認財務目標,設定投資策略和良好的資金分配,並鑒定適當的投資工具和管道,然後才進行投資。
從數據來看,K先生看似有錢,可是卻沒錢。這話怎麼說呢?首先,他的銀行負債12萬令吉,流動資產卻只有10萬令吉;即使把房產的市價和負債做出抵消,他的淨資產也不會太多。當然這個問題不算嚴重。真正的問題在於他的收支失衡,因為他目前月入2千至2千500令吉,每月開銷卻多達3千500令吉。
若K先生不採取行動增加收入,這個入不敷出的情況將會逐漸侵蝕他的積蓄,可能在若干年後就落得兩袖清風了。
我們認為K先生適值盛年期屬於當打之年,應該加把勁以便能夠增加收入,進而讓收支轉虧為盈。
與此同時,我們也想從K先生的支出下手,先削減開銷。
建議調降房貸利率
K先生來函提到他的房貸利率是5.99%。我們建議他向目前提供借貸的銀行接洽調降貸款利率。倘若銀行能夠把利率調降至4.4%,那麼每月的貸款攤還數額將可以調低至692令吉。
此外,K先生自己的保費就佔了收入的43%,理應檢討並作出調整,可是我們沒有完整的資料,K先生來函提供有關保險的資料,嚴格來說根本不是資料,所以我們不能夠貿貿然提出任何意見。
說到這裡,其實也反映了馬來西亞人民的一個通病,那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買了甚麼樣的保險。大家所知道的往往就是保費要供多久,10或20年後可以拿回多少錢。
我想這可能跟大家對保險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若大家還是懷著那種“欲迎還拒”,想買保險但是又不想長期支付保費的心態,那麼往往就會買到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的保單。
K先生掌握的資金有限,要妥善支配人生旅程的財務需求,就必須進行全面的規劃。單身者各方面的需求固然簡單利落,但是肯定會迎來晚年。屆時是否能夠“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得看當下的K先生如何為自己打造這一葉孤舟了。
本期主答:飛騰理財有限公司Fin Freedom財務規劃師黃水儐(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文: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