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費增,意味保險的保障缺口也將隨之擴大,加速惡化保額不足的困境,尤其是醫藥(Medical)及重病險(Critical Illness),衝擊最大,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生活開銷漲、醫藥費也漲,面對保額嚴重不足,市民及保險公司該如何應對?
針對政府允許私人醫藥費調漲對保險公司的影響,大馬永明(Sun Life)壽險集團首席執行員黃世騰說,只對部份醫藥險項目帶來較大影響。
他說,住院費料不受漲價影響,因為無論醫院收多少錢,保險公司支付的費用為一筆固定數額,真正受影響的是消費者,比如說,醫藥險提供受保者200令吉住院費,以前可能夠用,如今則不夠用。
另外,重病險(Critical Illness)也不會直接受醫藥費漲價衝擊,主要是該產品向來根據診斷情形繳付總額。
“保險公司主要受影響的項目是在報銷(Reimbursement)方面,因為看病費用料隨著醫生看診費同步走揚,目前還在觀察報銷走勢,待技術人員深入研究及分析,才會決定是否調高醫藥險收費。”
他認為,目前醫藥費調漲對保險公司的影響還很抽象,亦存有不確定因素,包括醫生收費表有待確定、比例變化是否合時宜及城市郊區收費水平不一等問題。
醫藥通膨是國家通膨2倍
“還需一段時間觀察及分析,所以目前業內還不會出現重大改變,不過通常醫藥通膨是國家通膨的2倍,民眾應趁早或可保(Insurable)的時候尋求醫藥財務保障,因為未來的醫藥險只會越來越貴。”
若根據目前大馬3.5%通膨率,意味醫藥通膨將達7%水平,對比過去幾年3%左右通膨,目前醫藥通膨已增加1%。
他指出,保險公司通過多方面計算醫藥保費,除了考量通膨因素,還須納入消費稅、看診費、醫療器材、藥物等開銷,若只有一方調漲,相信保費漲幅不會太大。
對於不欲加重醫藥負擔的民眾,黃世騰建議另一個較經濟實惠的做法,那就是到一馬診所或政府醫院看病、自我應對及調適看診費增加的情況。
大馬人被動
保險“有賣無買”
至於大馬人保額不足的問題,黃世騰認為,首要任務是先分析及計算自己的財務狀況,找出目前的保額缺口,才可根據狀況對症下藥,尋求適合的財務保障產品,填補保額差距。
“目前大馬保險業已有許多管道向消費者推銷產品,包括獨立保險顧問、保險經紀及銀行,消費者可向業者諮詢,瞭解自己財務狀況。”
他說,保額缺口調查的目的,主要是提醒大馬人面對的保額不足狀況,導致此情形是因為大馬人不夠主動積極為自己投保及保險受益效果不明顯。
“業內普遍出現產品`有賣無買’的狀況,大馬人對保險相當被動,很少人會自動上門購買保險產品,因為他們總認為不幸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需要他人推銷提醒才考慮購買保險。”
另外,他也認為大馬人保額不足的原因是保障受益無法顯現,因為當受保人健康狀況良好且可工作賺錢時,保險將不會發揮作用,直到意外發生或生重病,導致死亡或身體殘障,保單真正價值才會顯現。
“這就是導致大馬人少把保險開銷放在首要開銷位置的原因,尤其是年輕家庭,消費品開銷較高,多數把收入花在汽車及智能手機。”
他認為,若家庭保額充足,一旦發生不幸事故,至少家人不必大幅度改變生活水準,所以他認為大馬人及保險公司有必要提高保額不足的認知度,進一步滲透市場。
如何計算保障缺口?
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家庭人口都不一樣,計算保障缺口,首先預測可能“離世”的年齡,計算你家人的日常財務需求,再扣除目前可用的財務資源,得到的數額越高,意味你的保額缺口越大,數額越低,保額缺口越小。
公式如下:
日常財務需求-可用財務資源=保障缺額
*日常財務需求:基本生活費、退休費及還未清償的債務
*可用財務資源:公積金存款、人壽保險、個人儲蓄
案例1:
一家五口,包括父母及3名孩子,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為家裡唯一經濟支柱,已工作10年,月薪8千令吉,3名孩子還是小學生,每個月家庭開銷4千令吉,父親個人開銷1千令吉,月供1千200令吉房貸(剩40萬令吉待供),車貸月供600令吉(剩2萬令吉待供),保險月供200令吉,每月儲蓄1千。
如果父親在35歲去世,家庭經濟來源中斷,可是每個月家庭依然須要4千令吉維持基本開銷,而10年儲蓄只有10萬令吉,公積金16萬令吉,死亡保險賠償金50萬令吉。
日常財務需求:42萬(待還債務)、4千(每月固定開銷)
可用財務資源:10萬+16萬+50萬=76萬
還清所有債務後,即76萬減掉42萬,還剩34萬令吉,每個月固定開銷4千令吉,一年就須要4萬8千令吉,若再加上每年3%通膨率,剩下的34萬令吉,只可供應該家庭72個月(6年)基本生活開銷(不包括孩子高等教育費及重大疾病醫藥費)。
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上述狀況,你的家人該怎麼辦?情況更糟的是,有些人儲蓄不多、無保險保障,還有許多債務待還,在壯年時期(26至45歲)突然去世或發生嚴重意外而無法工作,房貸、車貸、醫藥費、生活費等通通沒著落,未來日子該怎麼過?
亞洲保險滲透率
大馬最低
在大馬,相信許多人還不知道自己的保障缺口到哪個程度,即使已購買保險,依然有大部份受保人士將面臨“保額不足”的風險威脅,這主要是與大馬人均保費較低有關。
大馬壽險公會(LIAM)及國大(UKM)合作的“2012/2013年保障缺口”蒐集的資料顯示,2012年大馬保險滲透率僅佔生產總值(GDP)的不及5%,人均保費開銷只有850令吉或330美元,低於全球的373美元平均水平。
以生產總值比例來看亞洲區域保險滲透率,台灣最高,大馬最低,前者滲透率佔生產總值15.03%,大馬只有3.08%,其次是香港,佔生產總值11.02%,日本以9.17%居三,接著是韓國及新加坡,分別為6.87%及4.43%。
日本人均保費開銷最高,達4千143美元,其次是香港的4千零25美元,兩者開銷均比大馬高出12倍,台灣以超過3千美元居三,鄰國新加坡為2千472美元,比大馬高7倍,韓國1千578美元,也比大馬高出5倍。
2012年,壽險佔大馬保險市場56%份額,價值5千160億令吉,醫藥及重病險各佔22.16%及21.79%,分別價值1千950億及1千520億令吉。
其中,19至34歲者,3種保險,即人壽、醫藥及重病險的受保程度最高,分別佔2千270億、860億及720億令吉,35至44歲者居次,受保程度最低的是65歲以上者。
大馬家庭面臨55萬保障缺口
調查顯示,大部份大馬家庭面對保額不足的風險,沒有購買保險的大馬家庭,面臨平均72萬令吉的保障缺口,保額不足幾率高達98%,即使已購買人壽及醫藥保險,大馬家庭依然有55萬令吉的保額不足,保額不足率為94%。
一旦失去經濟支柱,以大馬人現有財務資源,包括公積金、儲蓄及壽險保障,家庭成員將無法負擔現有及未來的基本生活開銷、債務及退休需求,陷入經濟困境的幾率非常高。
壯年期保額不足率100%
該報告指出,保額不足最高風險群是26至35歲者,保額不足率100%,沒購買保險的保障缺口是85萬令吉,有購買保險的保障缺口是68萬令吉。
而年齡56以上人士為最低風險群,有購買保險的財務保障是12萬令吉,保額不足率14%,沒購買保險的保障缺口是3萬6千令吉,保額不足率60%。
國大經濟及管理學院高級講師亨冬博士表示,這主要是年長者的開銷、債務比中青年低,因為在這個年齡層,他們多數已還清大部份債務,子女也開始工作,擁有較多的可用財務資源,如儲蓄及公積金。
而在壯年期,無論是收入、生活開銷還是債務,都在高峰期,許多人也剛開始購買房屋及組織家庭,必須背負較沉重的財務負擔。
近半收入用於還債
調查也指出,大馬工作人口最大開銷是屋子,其次是食物,醫藥開銷最少,每個月個人平均開銷超過2千令吉,高於最低薪金制的900令吉水平,當中平均43.9%的薪資收入用於償還債務。
報告資料顯示,大馬家庭開銷當中,房屋佔最大比例,其次是食物,接著是交通、餐廳及酒店,開銷最少的是保健,25至64歲者的每個月平均家庭開銷皆超過2千令吉,只有24歲以下及65歲以上者的家庭開銷在1千700令吉以下,而且這些工作人口還有平均43.9%的薪資收入用於償還債務。
統計局數據也顯示,大馬人每月平均薪資隨著年齡不斷增加,50至54歲為高峰期,55歲開始滑落,並直接影響公積金的貢獻。不過,隨著收入增加,大馬人的負債率及儲蓄率也同步增長。
根據國行預測,2012年大馬人平均43.9%的可支配收入用於償還債務,收入5千令吉以上者的負債及儲蓄率最高,分別佔28.9%及14.2%,收入1千令吉以下者的負債及儲蓄率最低,分別只有9.1%及8.1%。
結語:
意外總是“防不勝防”,大馬人不該抱著僥倖心態,認為不幸事件及病痛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直到事情發生了才後悔,未及時為自己及家人尋求財務保障。
醫藥開銷料隨著通膨上揚,可是大馬的醫藥及重病險保費開銷卻非常低,若大馬人持續忽略這2項保障,未來勢必得付出更高代價購買醫藥及重病險,因此建議大家趁年輕及早規劃,以免錯過適保時機。(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