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市場低迷‧搶金時候?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10 Aug 2014, 09:28 PM

 

 

2014-08-10 19:02

黃金價格在去年中旬大幅回調,結束自2005年杪起開始的大牛市。接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黃金還是普遍在每安士1千100至1千400美元的範圍內游走,距離1923.20美元的歷史高點甚遠。

 

  • 從供需的角度來看,市場對黃金的需求絕對會對國際金價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黃金傳統上被視為一種保值工具,便是基於市場對黃金相當穩定的需求。(圖:法新社)

有些人認為,目前黃金的低迷走勢正是趁機買進的時候;也有人認為,如今已經過了投資黃金的高峰期。到底黃金價格的前景是如何,黃金又是否還值得投資呢?《投資致富》出席由大馬衍生產品交易所主辦的2014年黃金與貴金屬價格展望研討會,從不同角度探討黃金的投資前景。

 

傳統保值工具

從供需的角度來看,市場對黃金的需求絕對會對國際金價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黃金傳統上被視為一種保值工具,便是基於市場對黃金相當穩定的需求。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顯示,全球在2013年的黃金需求量共達4千零80公噸,而印度與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消費國。當中,作為首飾的需求依然最大,共有2千361公噸。其它的需求類別還包括黃金投資、科技用途以及全球中行的儲備。

 

說到對黃金作為首飾的需求,印度與中國兩國一直都消費著全球大量的黃金首飾。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兩國目前聯合貢獻全球黃金首飾需求的59%。

 

對印度而言,黃金首飾是傳統婚嫁不可或缺的陪嫁品,也是各式禮儀慶典上常見的必需品,其中屠妖節節慶是該國消費最大量黃金的時期。

 

根據大馬金鑽珠寶商公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蕭德明透露,印度每年對黃金的總需求中有大約75%是屬於黃金首飾,而約50%的需求是來自婚嫁禮儀。

 

“同時,印度對黃金首飾的需求中,超過80%是屬於純黃金,其中大部份都是22k黃金。”蕭德明指出,印度在2013年對珠寶黃金的需求量便高達612.7公噸。

 

中國黃金消費超越印度

至於中國方面,隨著社會的逐步富裕,促使該國成為過去10年來成長最快速的黃金首飾市場。婚嫁禮儀也佔了黃金首飾總需求的約40%,其中約85%是屬於24k黃金。

 

中國在2013年總共消費了668.7公噸的黃金首飾,較2004年時期的224.1公噸增加了兩倍,同時也後來居上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首飾市場,貢獻全球黃金首飾需求約30%。

 

蕭德明表示,雖然印度對黃金首飾的需求已在2010年見頂,但中國方面卻還處於上升勢頭中。

 

“世界黃金協會的研究顯示,中國對黃金首飾的消費預計在2017年達到780公噸水平,較2013年的水平增加1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市場對黃金首飾的需求在過去10年出現倍增,但黃金首飾佔該國總黃金需求的比例卻出現明顯的下降,從2004年的95.8%跌至2013年的62.7%,顯示中國在其它方面的黃金消費也在同步上升中。

 

金市熊影幢幢

無論如何,從去年4月國際金價大回調的市場反應來看,雖然金價大跌促使全球買家瘋狂掃貨,但金價迄今為止卻還是處於偏低水平,因此蕭德明相信實體黃金(physical gold)並非主導國際金價的主要動力。投資市場才是左右金價走勢的因素。

 

對此,加拿大豐業銀行金屬與外匯部門亞洲區董事經理蘇尼爾認為,實體黃金影響的是黃金的長期價格走勢,而短期價格則受紙黃金(paper gold)主導。

 

湯森路透黃金礦業服務亞洲與中東區經理亞里山大透露,國際金價當前的疲弱走勢主要歸咎於其它類型資產提供相對較高的回酬與資本收益,例如美國與亞洲股市在去年紛紛創下新高,比較之下黃金則相對缺乏吸引力。

 

儘管不看好金價可在今年內突破每安士1千400美元的關卡,惟長期上亞里山大還是積極看待黃金的穩健需求,並有信心市場上的資金依舊會回流至黃金,因而對長期金價前景抱持樂觀態度。

 

他坦言黃金的價格走勢如今正處於一個週期中的熊市,因此若以長期投資作為考量,現在正是趁低累積的好機會。

 

同時,資深市場交易員李萬佑也認同股市的表現影響著黃金的吸引力,並將股市回調的時機視為金價開始回升的訊號。

 

考慮到美股與馬股近期仍不時創新高,李萬佑預測股市的漲潮仍可持續多3至6個月。一旦股市開始出現大回調,黃金將會重現吸引力,進而受到投資者更大的買盤扶持。

 

開採挑戰大
扶持金價漲

除了穩定的需求前景以外,黃金在供應上所面對的種種挑戰,也被視為扶持金價走高的利好因素。

 

Malaco礦業私人有限公司執行主席拿督謝福堅坦承,黃金開採行業所面臨的兩項主要挑戰,即尋找新金礦以及如何最具經濟效應地開採金礦。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截至2011年1月為止的全球黃金地下儲備共有5萬1千公噸,以每年開採2千497公噸的速度計算,只能從現有的已知儲備中維持20.5年的開採,因此必須尋獲新的金礦以維持現有的黃金供應水平。

 

與此同時,建造新礦場的成本也出現急速的攀升,從2004年的每安士黃金560美元,增至目前的2千400美元。這一現象主要源於新礦場普遍落在較偏僻的地點、更嚴格的監管條例以及需開採較低等級的礦石。

 

營運成本增
供應緩刺激金價

除了建造新礦場以外,謝福堅指稱要維持礦場營運的成本也不低。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總維持成本(AISC)計算,維持礦場營運的C1成本已處偏高水平,特別是地理條件較不佳的地點。

 

當前的黃金平均生產成本介於每安士998美元至1千零60美元,並且在持續承受著上漲的壓力。他舉例,非洲加納的金礦成本最高可達每安士1千520美元以上。

 

有鑑於此,如果黃金價格停留在每安士1千300美元的水平,生產商只能享有很低的賺幅,故難以為新金礦項目吸引融資,而且許多現有的黃金生產商被逼停止營運,最終衝擊黃金的供應量。

 

“如果每安士總維持成本超過1千300美元的金礦場都關閉的話,非洲的黃金總產量將會每年劇減140萬安士。”

 

謝福堅表示,當黃金價格走高之際,各路黃金生產商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大幅增加產量,但隨著如今價格的低迷走勢,生產商們也跟著自2013年起開始縮減這方面的投資支出。

 

市場須8年感應產量波動

不過,他指生產商們對產量方面的投資調整,並不會即可顯現在市場上,而是需要8年的時間進行消化,市場才會開始感受到產量上的變動。

 

他舉例,國際金價在1981年期間出現急速漲勢,但產量方面卻必須等到1989年才有明顯的漲幅,主要因為開設一家新礦場許多方面的長時間準備工作。

 

儘管如此,謝福堅稱若如今金價的低迷表現促使生產商減少產量,市場可能會在少過8年的時間內便感受到變動,因不單止生產商不會增設新礦場,現有的金礦也會面臨著關閉的命運。

 

“金礦公司縮減資本開支、營運成本上攀以及礦石等級降低等因素,紛紛致使黃金供應量在未來陷入緩慢的成長。”在供應量下跌的情況下,他看好金價將在未來受到良好的扶持。

 

走出谷底或元氣大增

從技術面分析,李萬佑透露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黃金價格目前正介於2005年趨勢線附近,惟短期的金價已陷入熊市走勢。

 

此外,從短期日線圖顯示,黃金價格正在形成“頭肩底”(Inverted Head and Shoulder),為價格已經走出谷底的指標。“若價格成功突破每安士1千350美元的確認價位,有可能會進一步上攀至1千560至1千580美元的範圍。”

 

從短期來看,黃金價格的阻力水平為每安士1千350美元,扶持水平則落在1千270美元。李萬佑指稱黃金價格目前正處於阻力與扶持水平之間,而且呈現上漲趨勢,來臨有可能會朝著1千350美元的方向試探此阻力。

 

李萬佑指出,黃金價格展開漲勢的時間點,關鍵在於股市的回調。他相信美股與馬股可維持當前的強勁走勢多3至6個月,但隨著股市開始回調,黃金價格料將開始出現上漲的跡象。

 

李萬佑建議,投資者可在短期內在每安士1千280至1千300美元的扶持水平進行多頭交易,並在每安士1千330至1千350美元的阻力水平進行空頭交易。

 

至於長期(1年時間)方面,他建議投資者在每安士1千200至1千300美元的扶持水平進行多頭交易,而長期的目標價位則設在每安士1千550美元。

白銀:不完美替代品

除了市場較為普及的黃金投資以外,同樣屬於貴金屬的白銀也具有可投資性,卻不太受到本地投資者的歡迎。

 

據新加坡Silver Bullion私人有限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員葛雷格森透露,受益於白銀本身獨特的性質,該金屬在工業上扮演著難以取代的角色,因此需求方面是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目前市場上對白銀的消費有60%是來自工業用途,而其餘的40%則以首飾、銀器、銀幣、銀條等形式在市場上流通。

 

此外,白銀的供應方面也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因為白銀的開採中只有區區的30%是來自銀礦,剩餘的70%是屬於開採其它礦物時的副產品。

 

白銀價格走高並不會促使生產商提高其它礦物的產量,而開設新礦場也需要7年至8年的時間。

 

至於現有白銀的回收供應,僅佔2013年的白銀總供應量的19%,而且由於白銀在許多產品中的成份只是非常小量,白銀回收往往是無利可圖。

 

在這情況下,白銀的總量儲備在持續的工業消費下逐步減少,受限制的供應量以及較小的市場導致白銀很容易會面臨短缺的問題。

 

儘管如此,葛雷格森認為目前每安士65美元的銀價還是處於低水平。

 

根據黃金與白銀的歷史價格比例計算,銀價理應介於每安士78美元左右的水平。

 

他提醒道,隨著全球貨幣供應量大增,一旦市場對貨幣開始失去信心,包括白銀在內的貴金屬便會轉而受到追捧。

 

作為例子,當美國於1979年陷入滯漲的時候,利率水平面臨調漲,白銀即時受到買盤扶持,銀價當時從原有的每安士5美元左右水平急漲至49.50美元,經通膨調整後價格大約介於250美元。

 

葛雷格森直言,白銀投資在亞洲仍未普及,因此投資需求並不高。但假設全球黃金市場中有1%的買家轉買實體白銀的話,受限的供應將無法滿足大幅的需求增長,銀價將因此而急速向上攀。(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孔令堯)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99901?tid=8#ixzz39zmbkh00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