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KW
Publish date: Sun, 30 Nov 2014, 10:42 PM

 

2014-11-30 19:02

  •  

“就等拿公積金吧。”

 

這項回覆是博大老年學學院在進行“婦女與理財”的調查問到“未來理財規劃”問題時,最常聽見的答案。

 

但事實上,光靠公積金是不夠的,根據博大(UPM)老年學學院的調查,發現大馬成熟婦女(40至60歲)其實欠缺足夠的理財知識。

 

根據該項針對40至60歲婦女的調查,發現有60%的婦女表示她們的花費經常超越本身可負擔的範圍,此外,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會在購物前比價,也只有10%左右的婦女表示日常有在控制開銷。

除了在花費上欠缺理財能力之外,許多成熟婦女也對“投資”這門學問沒有興趣。該調查指出,有80%以上的婦女沒有去尋找任何投資的機會,及80%以上的婦女更不曾把錢存下來用以投資。

對此博大老年學學院與花旗銀行合作,創立了一個提昇成熟女性的理財能力的課程,《投資致富》在訪問了博大老年學學院院長東姑艾詹教授再整理後,總結出下列幾個方式以提昇大眾尤其成熟婦女的理財能力。

 

1.檢視你的消費

就如看病一樣,想改善財務狀況,就得先檢查出病因後再對症下藥。以理財而言,問題通常都會發生在消費上,所以要節流。

很多時候在購物商場逛街時,其實都不覺得餓,但看到雞排就想買一塊來解“牙癮”;其實也不覺得渴,但看到台灣珍珠奶茶就想買杯吸兩口。在消費的當下或許會覺得那幾令吉起不了多大作用,其實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比方說一個人在一年的第1週存1令吉,第2週時存入2令吉,以此類推,一年後,若每週都投入存款,以52週計算,1年就有1千378令吉。

小小的錢,在累積下就會積少成多。

一週一杯珍珠奶茶,若以5令吉計算,1年就會省下260令吉。

 

555小簿子變理財利器

記得書店賣的555小簿子嗎?有黃綠紅三色共選擇,一本也不過1令吉。別小看一本小簿子,它可以成為理財的利器。

每天,凡消費後都把賬給記下,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有許多不必要的消費,“這一項不需要”、“當初為甚麼我會買這個呢?”

而這些不必要的消費,在總結下來後就會是一條數字。

平日沒事時就拿出開銷簿,檢討以下有甚麼是需要的,而又有甚麼是不需要的,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隨便亂買的好習慣。

當然,若想把1令吉也省下,那麼也可以用智能手機把賬記下,只要可把賬記下後供未來檢閱,那用甚麼記賬其實也不是個問題。

 

避免行銷圈套

英國湯因比廳(Toynbell Hall)理財課程主任希安威廉教導大眾理財課程時,就把消費者心理學列入課程內。她認為,如果身為消費者的學員看不清市場行銷的把戲,那麼就會很容易跌入行銷的圈套,從而很難做出最好的消費選擇。”

她解釋,就像視平線擱置法(Eye-Level shelves),很多商家會把最貴或最新的產品擺在視平線的位子,因為研究證明人們對視平線看到的東西最容易產生消費的衝動。”

“如果學員知道這個原理,那麼下次在消費的時候,就會更謹慎地去選擇,不會輕易掉入市場行銷的圈套內。”

希安威廉的比喻言之有理,所有零售商最愛用的定價策略“魔法定價”(Magic Pricing)就是其中一種手段。以前,消費者其實不難發現零售商很喜歡把價錢定在99仙這個價錢上,7令吉及6令吉99仙其實是一樣的,但是表面上看起來6令吉99仙會比較便宜,所以會選擇買6令吉99仙的商品。只是到了現在,很多人都看透了這個手段,從而使很多的零售商放棄了使用魔法定價。

但切勿把事情看得太複雜,只要在消費前多做比較,貨比三家,在把一個商品放入購物車前先想想,那麼就可以躲開不少的行銷手法。

 

2.管理你的財務

在檢視了家庭的財務狀況及在消費上小心處理後,婦女就應該制定及管理整體的財務。一個月的必須花費(電費、水費、伙食費及交通費)是多少?在扣除了必須的開銷後還剩下多少可以管理的呢?

 

存20%投資10%

人們經常有個錯的想法,就是認為存款是用剩後留下的,其實,每個人必須要在得到薪水後,就撥一定比例的金錢放入存款才是正確的舉動。

無論收入有多少,都一定要把其中的20%存起來,此外,只要情況允許,最好是再撥10%做長期的投資。

香港不乏以投資作為主題的電視劇,電視劇中充滿老奸巨猾的股市大鱷,而投資,在劇中就變成了有錢人操縱及玩弄的玩意兒。其實,雖然投資不簡單,但也不會像電視劇演得那麼戲劇化,而且,在這裡說的投資,並不是貿然地把錢投入股票市場。

投資有很多種,而最保險的莫過於定存。雖然定存給予的回酬或許不高(介於3.0%到4.0%之間),但總比放在銀行儲蓄戶頭來得好。此外,若可接受風險較高而且回酬率也更高的投資,就可以選擇把錢投資在信託基金。

信託基金可以選擇在存到擁有入門的資金後買入,過後再視乎個人情況,每過一段時間就加持基金,以長久來計算,到10年20年後,也會是一個可觀數字。

 

3.購買必須的金融商品

金融商品琳瑯滿目,基金就有幾百個,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壽保險,一大堆的信用卡,到底哪個是最好的呢?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所有的金融產品,但基礎的金融產品如保險就是必要的。

 

有必要買保險

“保險?”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奇怪,為甚麼保險會是必須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忽然會有百年不見的朋友致電,而那朋友又會忽然變得很熟,在談了一陣子後,他說:“其實我在做保險,有時間見個面嗎?”

這時候,業務繁忙、大狗生小狗、父母生病,理由百出,為的就是找個理由閃躲,下一次,就再也不接這“朋友”的電話了。

既然保險從業員如此的不受歡迎,那又為甚麼需要買他們的產品呢?

理由其實很簡單,就是降低自己面對的風險。

“你想想,如果你發生了甚麼事情,又誰可以照顧你的小孩呢?”“如果你得了癌症,你要到那裡找錢醫病,到時你也沒有工作,沒收入,你是要如何保障你的家人呢?”

這些話聽起來相當刺耳,死亡向來都是避忌的話題,但是這仍然是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意外真的發生,又有誰可以承擔你的風險呢?誰替你照顧小孩呢?

最基礎的保險莫過於人壽保險、疾病保險、意外保險及醫療卡。

 

分傳統類及投資連結類

目前,保險大略可分為2大種類,分別是傳統類及投資連結類。

傳統類與投資連結類的分別是,傳統類的保險只在乎保障,而且保費也會根據年齡增長,而投資連結類的保險會把部份保費用以投資,而投資獲得的回酬可用以減少未來保費,或在斷保時索回該回酬。

但是,相比來說,傳統類的保費會比投資連結類的便宜。

當然,保險不只是那麼簡單,當中有著許多的特殊條例及用語,上述只是非常表面的介紹,若有意購買保險可以接洽認識的保險經紀。

持牌保險經紀佘欣寧表示,對一個沒收入的家庭主婦或婦女而言,要得到最低的保障就至少需要上述所有基本產品,尤其是意外保險、疾病保險和醫療卡更是重要,要是發生任何意外,也至少不會變成家人的負擔。

 

4.“創業”

除了節流以外,開源也是個理財的方法,而博大老年學學院研究員暨理財課程的負責人希蒂法菈表示,創業會是個很好的開源方式。

當然,這裡說的創業並非開創企業做大生意,這裡說的是小本生意,如到夜市賣小吃、做些小交易、托兒服務、鐘點清潔服務等,或許看起來不會賺大錢,但這些小錢足以幫補家裡的開銷。

若不想“創業”,認為承擔太大了,時間會變得不靈活,也難把時間花在家庭上的話,其實市場上有許多散工,如在百貨商場裡做促銷員、兼職店員或排貨員等,這些工作少了份承擔,但同時還可以為家裡帶來一點的收入。

 

5.為老年打算

在開源節流以後,最重要的,就是為未來打算。

以年齡來計算,20年後,到夫妻都老了,以兩夫妻目前的生活水平,要多少的儲蓄才足夠生活呢?

根據大馬2013年統計局的數據,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2.6歲,而女性平均則比男性長,平均壽命為77.2歲。

如果說丈夫在55歲退休,那麼存款加上公積金的總額,在減去所有貸款後就必須要能夠支付未來20年的生活。若對比平均壽命以每月花費2千令吉計算,不納入通膨考量,一對夫妻必須要有48萬令吉的儲蓄加上一些醫療保障才可以安定地過退休生活。

 

“養兒防老”過時了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養兒防老”,但翻開報章雜誌,不難發現許多家庭倫理慘劇:兒子借大耳窿父母還債、兒子逼遷賣房,這種個案比比皆是,連鄰國新加坡也刻意設新法律,防止不肖兒棄養父母。

或許聽起來很殘酷,但在這個時代養兒再也不能防老了,所以錢還是留在身邊好。香港電視劇常說“仔大仔世界”,孩子大了就應該放手,讓他學會自立更生。

 

婦女別怕管理家中財務

英文諺語有雲:“行動比文字更有利。”(actionspeaks louder than word)若認為自己有理財能力,那就應該負責家中的財務狀況。

許多婦女尤其是亞洲人,不敢與丈夫討論金錢的問題。也有更多人覺得“談錢傷感情”,因為怕“傷感情”或被別人認為貪財,就連財務狀況已變得一團糟了,也始終不肯把金錢管理這問題搬上台面說清楚。

其實,事情並非那麼複雜,許多婦女在參加了大馬“花旗—博大”及新加坡“人民協會婦女整合網絡”的基礎理財課程後,向丈夫要求管理家中的財政,出乎意料地順利,而且在接管財務後令家庭關係更和諧。

在英國同樣包辦了理財課程的英國國家服務主任希安威廉,分享了一個很成功的個案,故事主人翁是個家庭主婦,在完成了理財課程後的那個晚上,她要求丈夫展示家裡的財務狀況,並要求全權管理家裡的財政。一段時間後,該家庭主婦向希安反映,在她管理家裡的財政後終於有了儲蓄,也終於有了財務自由。最近,在生活穩定後終於與家人去了7年以來第一次的旅行。家裡收入並沒有增長,一切,只是依靠更好的理財方式而已。

 

結論:

對收入不高的人們而言,一份安穩,一份保障已經難得。

美國國家計劃地方舉措的高級副總裁總裁凱文喬丹說:“理財不是為了買鑽石,而是為一份保障。”

確實,理財並不是為了奢侈品,百姓要的只是一份安穩及保障,而這份安穩及保障是可及的。通過理財,好好地計劃財富,就可以讓自己在未來過上安穩的生活。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6430?tid=8#ixzz3KYyHYs5Y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