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兄弟拍檔‧咖啡廳與眾不同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7 Dec 2014, 08:30 PM

 

2014-12-07 19:01

  •  

小時候,父母帶著孩子到咖啡店,叫上“Kopio”,再加上生熟蛋,配上麵包,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 鍾嘉偉(左)與鍾嘉興兩兄弟手握自家餐廳沖泡咖啡,看好咖啡前景。(圖:星洲日報)

隨著時代的轉變,現代年輕人喝咖啡講求舒適的環境,但連鎖店的裝潢與味道,過於單調,選擇也不多。

 

有鑑於此,鍾嘉偉及鍾嘉興兩兄弟決定創立有別於連鎖店的咖啡廳——Underground Société,讓大眾有更多的選擇。

鍾嘉偉表示,Underground在英文不只是指底下層,也可以表示為與眾不同生活方式,就猶如現在這家店一樣,雖然不是設立在底下層,但周圍都是與汽車有關的店鋪,如修車店及配飾店,而Underground在這邊開業就顯得獨樹一格了。

 

創業靈感
取材墨爾本、另類咖啡廳

“Underground是我們兩兄弟第三家咖啡廳,最大的賣點是首家售賣酒精飲品的咖啡廳,這是來自墨爾本的靈感。”

鍾嘉興曾在墨爾本留學修讀設計,熟悉當地人的文化,他表示在墨爾本許多咖啡廳除了售賣咖啡以外,也售賣酒精飲品,供當地人小酌幾杯。這在當地屬於普通的現象,而大馬並沒有類似的咖啡廳,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潛在市場。

他說,在墨爾本一杯咖啡約3澳幣,啤酒也就4至5澳幣,幾個朋友各自叫上自己屬意的飲品,談天說地又是快活過了一天,日子相當愜意。

鍾嘉偉表示,前2家的咖啡廳與市場上的咖啡廳並沒有多大差別,只是賣咖啡、茶及餐點而已,而Underground售賣酒精飲品是為了顯得與眾不同,且可以為大眾提供了另類的飲酒場所。

他說,在大馬喝酒的場所只有酒吧或俱樂部,這些地方都相當的吵雜,想要和朋友安靜的小酌聊天,根本就不可能,而這些地方也未必適合每個人,Underground就那些想要小酌幾杯的顧客及洽談商務的白領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大馬目前並沒有類似Underground這一類的場所,因此我相信在未來一定可以在大馬流行。”

 

瞄準中上階層專業人士

鍾嘉偉表示,他們售賣酒類飲品的價格也比酒吧來得低,相信可以讓更多人接受這一類的文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詢及客戶群的目標時,兩兄弟表示,公司主要的客戶群以中上階層的專業人士為主,如律師。因為咖啡廳可以提供談生意的環境,且只要吸引專業人士到來,自然會形成了主要的客戶群了。

“我們會考慮推出配套的需求,餐點加酒精飲品,未來可能會在咖啡加上Berry酒,滿足顧客的要求,為咖啡廳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創業經過
第一年慘淡經營

生活的經驗是累積創業的資本,鍾嘉偉表示,在從事餐飲業以前,曾經創辦過網絡廣告公司,唯競爭力太大,只好關閉。

 

曾開網絡廣告公司

“我也曾經在演唱會會場外售賣螢光棒,成本低至2令吉以下,利潤卻高達200至300%以上,相當好賺。”

鍾嘉偉表示,雖然螢光棒生意獲利極高,可是卻沒有任何的成就感,生意除了賺錢以外,應該也要有追求的目標。因此兩兄弟選擇進軍餐飲業,開辦咖啡廳,希望能推廣不同的飲食文化給更多人知道。

 

一度想放棄

兩兄弟創業並非一帆風順,也吃過不少苦頭。他們表示,第一家店創立於2011年,曾經試過一年“拍蒼蠅”的狀況,獲利甚少。

“人們看到一杯咖啡售價為8至9令吉時,都不願意嘗新,情願到連鎖咖啡店享用單調咖啡,當時咖啡廳靜悄悄的情況,真的是嚇死人了,我們一度想要結業放棄,所幸我們最終還是熬過難關,讓大家接受了。”

他說,3年前的早午餐(brunch)的概念根本沒有人能接受,但在努力之下,最後憑著人傳人的口碑,逐漸讓顧客都能接受這個概念,現在許多餐廳也跟風推出了自家“早午餐”的餐單。

他表示,社交媒體是公司最重要的宣傳策略工具,許多人用擁有臉書及Instagram,透過這2個工具,節省了許多成本及時間,也能讓更多人知道咖啡廳的存在。

 

難忘經歷
員工捲走公款

初生之犢不怕虎,早前創辦第一家咖啡廳時,兩兄弟只是顧著沖泡咖啡及提昇食物品質,並沒有注重其他細節,以至員工透過退賬或折扣的方式,虧空了5位數的公款。

“我們相當信任這班員工,他們辦事能力也相當不錯,但是虧空公款的事件,讓我們大失所望,同一時間許多員工一同離職,那段時間,面對人手不夠的問題,我們只好一切自己來,包括清洗餐具、打掃場地等。”

自此以後,兩兄弟現在很注重咖啡廳一切的細節。例如,3家咖啡廳的收銀記錄會即時傳送到總公司的電腦,不讓員工有機會虧空公款,同時營運經理會透過攝像鏡頭即時監控店內的狀況,而廚師長也會監督3家分店的廚房,而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經理及主任,他們必須在特定的時間以報告咖啡廳的狀況,採用“學長制”的方式來培訓員工。

這些細節都是從第一家店失敗經驗慢慢摸索出來的功夫。透過這些措施,兩兄弟瞭解每家咖啡廳營運的狀況,在制定營運政策方面,更能對症下藥。

 

痛定思痛
從失敗經驗制定好制度

制度是一家企業靈魂的所在,好的制度可以使爛企業轉虧為盈,壞的制度可以搞壞好的企業,他們緊記之前的教訓,並設立了一系列的監督與書面報告方式,這可讓咖啡店有更好的制度持續的發展下去。

“成功來自錯誤的經驗,如果沒有這些錯誤,我們無法得知如何避免錯誤。”

鍾嘉偉表示,失敗的經驗比誤打誤撞的成功來得更珍貴,因為誤打誤撞的成功會讓你以為凡事都是那麼容易,可以一步登天,而失敗的經驗卻可以減少犯錯的幾率,為以後的事項做更全面的準備。

由此來看,通過失敗與挫折的考驗,可以磨練人的韌性與意志,只要通過考驗,那就離成功的步伐也就不遠了。

處處留心皆學問,過去的工作經驗以及生活上的一切,都可能幫助你的創業。不同的知識與能力結合在一起,都可以擦出新的火花。

 

打工經驗派上用場

鍾嘉偉表示,他曾任職大型飲食集團,該公司代理多家連鎖快餐店的特許經營權。

當時任職多個部門,前後學習了人事、財務及營運等的知識,這些知識讓他運用在經營咖啡廳。

3家咖啡廳的設計,則由修讀設計課程的弟弟鍾嘉興一手包辦,他曾學習沖泡咖啡的功夫正好讓他負責調教員工如何沖泡咖啡,有別於一般連鎖店的味道。

“當年在墨爾本沒有任何經驗,沒咖啡廳願意聘請我當學徒,我唯有免費替人打工,所幸當時的咖啡師願意把相關的技巧傳授給他,也學得了一手沖泡咖啡的功夫。”鍾嘉興如此的補充。

鍾嘉偉說父親相當支持他們兩兄弟一同創辦第一家咖啡店,甚至借了他一大筆金額。

“當時向爸爸借貸的錢,我們已經還清了,後來第二及第三間的分店,都是靠自己努力賺回來的。非常感謝爸爸的支持,不然沒有今天。”

 

反敗為勝
兄弟吵出共同決策

不管是朋友或親人,共同創業,紛爭是無可避免的問題,鍾嘉偉表示,公司需要做任何重大決策時,他們會一起開“非常重要會議”(Very Important Meeting),而且這場會議一定會吵架,不過,只要能為咖啡廳的業務帶來發展,都可以接受,且必須2人共同贊成才能落實。

詢及企業傳承的問題,鍾嘉偉表示,他們並不是傳統的日本企業,一定要自己的下一代來繼承家業,而是由下一代自行決定他們,並不強求,而且傳承的問題也言之過早,畢竟兩兄弟還不到30歲。

鍾嘉偉說,兩兄弟一同創業,血濃於水,面對逆境,共同患難,問題降臨時,比起外界的朋友合夥創業的問題,怎樣都會比較好一點。畢竟血濃於水,吵架以後,還是比較可以包容與接納,而朋友或下一代就不見得會像他們那麼容易接受了。

 

暫不特許經營權開分店

鍾嘉偉強調,經營咖啡廳的首要任務是注重內部事項,如賬目及人事的處理。

鍾嘉興表示,咖啡師並不容易聘請,而訓練咖啡師至少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因此只招聘有心學習的人擔任咖啡師的職位。

“未來公司計劃在巴生河流域開多2、3家不同風格的咖啡廳,唯目前還在商討中,無法透露更多詳情。”

“為了保持咖啡及食物的水準,我們在短期內,不打算以特許經營權的方式開設分店。”

鍾嘉偉說,若未來有人願意收購咖啡廳的話,他們也不排除會高價脫售。

 

這盤生意
有潛力——擬定獨特策略

休閒式的咖啡店在市場上越開越多,鍾嘉偉表示,他並不擔心這是一種潮流。

他表示,咖啡是世界第二大的交易商品,在倫敦、紐約、墨爾本的市民喝的咖啡的次數相當多。

以墨爾本為例,一家咖啡廳一天可以消耗30公斤的咖啡粉,每1公斤的咖啡粉可沖泡100杯咖啡,平均每人喝上3、4杯左右。

“我們咖啡廳一天可以沖泡1千杯咖啡,雖然比不上西方國家,但現在的年輕人也慢慢的喝咖啡了,例如考試前喝咖啡、考完試後喝咖啡、無聊時喝咖啡、宵夜時喝咖啡,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潛力的市場。”

在商場上一定要有自己策略,在適當的時候做出選擇,才能保證盈利所在。

“像早前珍珠奶茶相當流行,但是潮流一過,就鮮少人問津了。沒有適當的策略,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做生意不能怕太多

詢及消費稅的問題,鍾嘉興說,做生意不能懼怕太多,只要跟隨市場規則就行了,如果一味的等待,那麼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踏入商場。

“消費稅不是我們主要的考量,只要你能符合市場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你自然能就能獲取盈利了。”

 

創業提醒
沒捷徑——愛你的生意

工字不出頭,許多人都想透過創業來為自己增加收入,兩兄弟給予想創業的人士表示,必須瞭解創業的辛苦及需要,創業是無法與生活保持平衡,而且必須享受創業工作的內容,方有機會取得成功。

“我們一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13小時,早上9時到傍晚6時是正常上班時間,之後就開會或策劃明天的工作,有些時候我的員工半夜發送電郵給我,我也必須馬上回覆,工作時間相當長。”

鍾嘉興補充道,“創業是無法休息的,千萬不要想著走捷徑,因為只有努力,方能享受成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必須有熱忱,沒有熱忱是不可能成功的。”

後記:

2名不到30歲的企業家,懷著滿腔熱忱的理想去創業,且目標明確,雖然中途一波三折,但不願放棄,讓人感受到創業的激情,雖然疲累,他們卻享受個中的過程,因而得到成功的果實。

誠如美國地產大亨特朗普《飛黃騰達》節目的名言:“喜歡你的工作,所有成功人士都是喜歡他們的工作而成功的。”(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謝汪潮)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6860?tid=8#ixzz3LDMeg5ZW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