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5 Jun 2016, 11:41 PM

2016-06-05 19:32

  •  

商場如戰場,經商像打仗,在大馬,電訊業最能體現這說法。

 

調查顯示,大馬的行動電話滲透率為140%,這表示每1人就有1.4架行動電話,通訊業者要吸引新用戶已相當困難。

 

這原已缺乏空間的市場在近期內變得更為擁擠,2013年12月,Umobile也加入長期演進技術(LTE)戰場,各電訊公司為爭一塊立足之地無所不用其極,而價格戰即成為這戰場的最佳利器。

價格戰令許多電訊業者開始提供免費通話服務,而數據就順勢變成主要收入來源。

在2010年時,每千兆字節(GB)的數據價格介於10至48令吉不等(依配套而定),但根據大馬投資銀行調查,截至目前每GB數據價格已經跌至4令吉57仙至20令吉;主要收入價格越壓越低,通訊業者的每月用戶平均收入(ARPU)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大馬投行表示,接下來馬電訊(TM,4863,主板貿服組)將推出新產品Webe(重新包裝後的P1)。Webe的長處在於能結合行動網絡、無線電、寬頻及固定網絡服務,相信在推出後,又將掀起另一場電訊業者的爭奪戰。

除了價格戰以外,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在2月重新分發頻譜,雖然電訊業者不需要重新競標,但仍需要為新頻譜繳付費用,對於賺幅已不斷被壓縮的公司而言,可說是百上加斤。

要說電訊業,明訊(MAXIS,6012,主板貿服組)及亞通(AXIATA,6888,主板貿服組)可說是當中的領頭羊,儘管在通訊及多媒體委員重新分發頻譜後,明訊及亞通的頻譜減少,但兩者仍是全馬擁有最多頻譜的公司。

除此之外,在後付市場上,明訊及亞通都是佼佼者,擁有全馬最多的訂戶。明訊及亞通同時是大馬富時綜指的成份股之一,以比重而言,亞通排在第7(佔總比重4.88%),而明訊則排在第9(佔總比重4.21%)。

 

明訊
轉颱風險

明訊原本只是一個電訊服務品牌,公司原名為賓納良(Binariang),後來因明訊品牌效應比母公司更為響亮,賓納良才決定放棄自己的名字,以明訊命名。

當年,宇宙夢促使大馬第二富豪阿南達克里斯南在1993年創立賓納良。阿南達是當時賓納良的獨資大股東。在成立後的1年內,賓納良就成功發射東南亞第一個人造衛星《東亞衛星1號》,也推出流動電話服務。

身為東南亞首家擁有衛星的公司,賓納良股權炙手可熱,成立不久後,國民投資(PNB)就買入賓納良5%股權,美國公司MediaOne國際也收購12.7%,在1998年政府宣佈放寬外資對電訊股持股權限至61%後,4家外資公司爭先恐後欲收購賓納良股權,最後英國電訊以18億令吉買入賓納良33%股權。

公司規模越發越大,在2001年4月25日,明訊(當時已改名)決定借無資產上市公司,馬來亞煙草(MTC)公司的殼,倒置收購上市。

在發展過程當中,明訊不斷擴展海外業務,通過Aircel電訊經營印度市場、握有印尼Natrindo95%股權,也進軍斯里蘭卡,事業版圖橫跨亞洲。

在2007年,阿南達忽然宣佈以170億令吉將明訊私有化,當時有傳阿南達希望在海外重新上市,但這傳言在2年後被打破。

闊別馬股2年後,阿南達忽然又宣佈重投馬股懷抱,籌集112億令吉,成為當時最大的首次公開售股(IPO)計劃。重投馬股的明訊撇掉海外業務,只以大馬資產上市,甫上市就踢走馬航成為綜指公司。

重新上市後的明訊成長緩慢,營業額在2013年的走至巔峰後,近兩年都沒顯著成長。根據截至3月31日財報,2016年第一年營業額基本持平,但成本下跌卻成功令淨利大漲26%至5億1千800萬令吉。

安聯星展認為,在通訊業當中明訊最為脆弱,該公司20至26%ARPU溢價是全行當中最高的,但在競爭不斷加劇下,不排除明訊客戶將投向競爭者懷抱,若是如此,明訊業績將大受影響,畢竟後付客戶佔明訊營業額的46%。

 

6月3日股價:5令吉52仙
市值:414億5千600萬令吉
最新營業額:21億4千萬令吉
最新淨利:5億1千800萬令吉
本益比:22.81倍
週息率:3.6%
每股資產:57仙
大股東:賓納良GSM(64.91%)

 

亞通
營收攀升

亞通原是馬電訊的一分子,在2007年阿南達宣佈將明訊私有化之際,馬電訊就宣佈將資產一分為二,固定網絡及寬頻業務將留守母公司,而其他移動網絡資產將分拆,以馬電訊國際之名上市,後來在2009年4月才易名為亞通。

亞通一上市就立即登上綜指股行列,當時的比重為3.4%,雖說如此,但因亞通債務纏身,剛上市不久就傳出國庫控股(Khazanah)可能將亞通私有化還債。後來,亞通決定以附加股方式集資還債,雖然當時不獲股東追捧、附加股白表格更一度跌停板,但到後來仍成功籌資償還部份債務。

亞通在大馬上市的電訊股當中,可說是在地域上最多元化的一家,在上市時,除了大馬的天地通(Celcom)以外,亞通也持有印尼PT XL、斯里蘭卡Dialog、孟加拉TMIB、印度Spice電訊(後來與Idea合併)、巴基斯坦Multinet、新加坡第一通(M1)及泰國Samart業務。

在電訊業當中,亞通在企業活動上最活躍。在2010年,亞通宣佈賣出巴基斯坦的Multinet及泰國Samart業務套現、2012年12月柬埔寨Hello電訊併購Latelz、2013年宣佈進軍緬甸(但在2013年宣佈失利),日前也成功收購尼泊爾Ncell的80%股權,進軍尼泊爾市場。

近期內,亞通的企業活動也不減,印尼亞通XL以11億令吉脫售2千500個電訊塔,也有意讓電訊塔臂膀edotco集團上市。

截至目前,大馬業務佔營業額的50.4%、印尼佔30.1%、斯里蘭卡佔10.6%而孟加拉佔7.2%。

海外業務範圍廣大,事情自然也不少,Idea在2012年時曾被印度最高法庭吊銷執照、目前正進行的Robi-Airtel合併計劃正與孟加拉政府打官司,希望取消總值9千200萬美元(約3億6千萬令吉)的合併費用,收購Ncell時也為前挪威大股東Telia Sonera墊付總值9千400萬美元(約3億8千萬令吉)的大型納稅義務人專責單位(Large Taxpayer Office)稅務,引起市場反彈。

以營業額而言,亞通每年逐步走揚,從2012年的176億5千160萬令吉成長至2015年的198億8千350萬令吉,最新一季也寫下50億零884萬1千令吉,但淨利卻因融資及兼職成本提昇,加上外匯虧損拖累而大挫37%至3億6千825萬6千令吉。

但安聯星展認為,在電訊業者當中,亞通前景較為正面,將推出的Webe將租用亞通頻譜,同時亞通也將與馬電訊合作,推出光纖寬頻計劃。

 

6月3日股價:5令吉51仙
市值:486億1千600萬令吉
最新營業額:50億零884萬1千令吉
最新淨利:3億6千825萬6千令吉
本益比:16.69倍
週息率:3.75%
每股資產:2令吉61仙
大股東:國庫控股(38.21%)(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一行兩股‧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8225#ixzz4AihiYPmt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