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红筹股曾经引起投资者的兴趣,特别是当时中国经济火红,投资者无不希望通过红筹股从中分得一杯羹。
事与愿违,虽然马股大部份红筹股的业绩表现尚算不俗,可是股价表现却背道而驰,磨掉投资者的耐心与信心。
更甚的是,红筹股一连爆发账目疑云,包括最近因账目不清而陷入PN17公司行列的麦斯威,使原已脆弱的士气更趋低迷。
红筹股在马股登场已有7年光景,由当初的倍受期待、兴趣勃勃,随后变成疑点重重、避而远之……
疑账风波再起
中国运动鞋制造商麦斯威(MAXWELL,5189,主板消费品组)出现账目问题,使市场对红筹股增添谨慎,惟分析员认为,类似问题在国际市场已非新鲜事,相信此项不利消息,将令大马的红筹股的疲弱信心“雪上加霜”。
投资风险高
分析员指出,红筹股疑账事件接踵而来,尤其之前美国、英国和新加坡市场,都陆续爆出中资股的疑账问题,大马交易所已有一定的警惕。
基金经理张子敏认为,大马投资者对红筹股出现账目问题并不会感到过于惊奇,特别是它们在国外如新加坡股市也传出类似的账目疑云,使一些投资者早已提高警愓。
他表示,投资红筹股风险较高,除了担心账目问题,业务也可能在中国经济走下坡而受到负面影响。
步恒宝全球后尘
麦斯威为最新陷困红筹股
麦斯威是最新出现账目问题的红筹股,独立稽查师Messrs Baker Tilly Monteiro Heng对其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财务报告持保留意见,使它成为继恒宝全球之后,陷入PN17公司行列的中国红筹股。
稽查师说,麦斯威共有高达7亿零506万令吉的账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务证明。其中,一批3亿3721万令吉(约5亿1000万人民币)的款项,据称交给晋江晋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及晋江Zhenxing鞋子塑料公司的1亿7977万令吉投资额,是两笔最大的款项。
今年4月,麦斯威指出,由于处理广告开支稽查事宜,麦斯威中国公司正在提交附加文件,因而无法在2015年12月31日截止的财政年的4月杪,提呈财报、稽查财务报告和董事报告。
同时,该公司于本月2日宣布,全年蒙受6516万令吉净亏,比其之前宣布未审核净亏损4976万令吉恶化了1540万令吉或30.95%。
回顾2013年5月间,恒宝全球(HBGLOB,5187,主板消费品组)因爆发账目问题被列入PN17公司,掀起中资股账目疑云序幕,令投资者对红筹股提高警愓,对它们采取“敬而远之”投资态度。
恒宝全球由于外部审查师对该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为止的已审核财报拒绝给予意见,被列为PN17公司,成为大马首家中资股爆发账目问题而被列入PN17公司的案例,令海外中资股的疑账风波开始蔓延至大马。
12家在马股上市的红筹股
●麦斯威(MAXWELL,5189,主板消费品组)
●恒宝全球(HBGLOB,5187,主板消费品组)
●华安国际(HUANN,2739,主板工业产品组)
●星泉国际(XINQUAN,5155,主板消费品组)
●中汽零件(CAP,5229,主板工业产品组)
●中国文具(CSL,5214,主板消费品组)
●喜得狼控股(XDL,5156,主板消费品组)
●帝星(KSTAR,5172,主板消费品组)
●中国欧华(CNOUHUA,5188,主板消费品组)
●华运(MSPORTS,5150,主板消费品组)
●星河(XINGHE,0095,创业板消费品组)
●康尔国际(KANGER,0179,创业板消费品组)
红筹股名称典故
红筹股概念是始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市,而它称为红筹股,当时市场上流传着两个典故。
其中一个典故是沿用蓝筹股的故事,在蓝股筹,因为在赌场上,最大银码的筹码为蓝色,其次就是红色筹码,当然红色顺理成章,被选为实力较蓝筹股稍为逊色的股票“代称”。
另一个版本则比较直接,由于中国的五星国旗以红色为主,加上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颜色也是红色,于是人们就惯性把那些由中资企业控制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投资者缺兴致
国内外红筹股屡浮现疑账风波,导致大马股票交易所严谨看待来马上市的中资股,投资者对红筹股也不再期待,致使马股上市的红筹股数目,仅占整体逾千家上市公司的小部份。
马股红筹股占少数
本地基金经理受询时表示,交易所不能为了吸引外资公司,而“宽松”对待有关上市计划。
他表示,若是太多红筹股出现问题,包括账目疑虑、握有大批现金仍向股东发股筹资及其他令人难以理解的企业活动等,将有损大马股票交易所的声誉,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得不察。
他举例,之前马股第二家上市的红筹股——华运控股更曾出现令投资者甚为不解及担心的情况,即是公司两名大股东在2015年10月19日执行约1200万股的雇员认股权计划(ESOS),执行价为11仙,却在今年1月29日以4.6仙的市价全部卖完,更令投资者提高警愓。
该公司的2015第三季财务报告显示,净资产高达每股1令吉18仙,现金为每股70仙,而大股东贱价脱售大批股权,使市场疑虑重重,致使本地投资者对“基本因素超好、现金充裕”的红筹股为之却步。
港新红筹股假账层出不穷
英特太平洋证券资深交易员何业万指出,其实,早在4、5年前,香港及新加坡市场的红筹股假账问题,已经层出不穷,使他对红筹股没有一点信心。一些红筹股账面资金充裕,反而要发附加股向股东筹钱,一些股价比股票面值还低,这都是投资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大马审查制度不够完善
如何加强投资者对红筹股的信心,分析员表示,交易所应在上市前,对有关公司账目进行全面详细评估,尤其针对那些业务不在本地的公司。
他说,一般上,中国公司不在中国上市,就会转移阵地到香港或新加坡,大马往往是最后选择,难免引起投资者疑虑。
对相关公司了解不深入
他指出,这不是说大马的审查制度不够完善,而是监管当局可能对相关公司的了解不够深入。他建议交易所规定负责相关公司的投资银行去查证,同时,规定这些投资银行在发生问题时负起责任,相信有助于改善投资信心。
无论如何,基于大马红筹股整体而言仍被低估,分析员认为,投资者若认定所有中资企业都有会计问题,显然是以偏概全,毕竟大马企业也曾传出这样的丑闻。一些红筹股也有素质良好的大股东与管理层。
他认为,若是一些现金充裕的红筹股开始派发丰厚的股息,公司账目清楚可靠及更为透明化,聘用市场认可及高素质的稽查师查账等,预料可赢回投资者的一些信心,若是持之以恒,从而改变投资者的负面印象。
资产雄厚
却发股筹资
马股红筹股的特点,往往是现金充裕,本益比却只有个位数。投资者为之却步,主要是“资产雄厚”,股价却每况愈下,如此“好股”跌成仙股,令许多吃过暗亏的投资者不得不退避三舍。
分析员受询时指出,投资者只能在财报中摸索红筹股的基本因素及财务情况,有关大笔现金是否只是空洞的数字,实是值得关注的疑问。
无法掌握实际财务情况
他指出,这些中国公司通常只是来马筹资,业务都在中国,投资者根本无法掌握实际的情况,对公司的了解通常只能停留在年报中。
在马上市的中国公司,部份中国银行并不会回应稽查师有关该公司的财务问题。
另外,若一家中国公司持有大量现金,却不愿派发股息,一些甚至还向股东发股筹资,不免引人疑窦。
部份不回应稽查师问题
大股东的股权易动,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一名分析员以一家中国股为例,虽然公司基本面看似深具吸引力,惟大股东却脱售很多股票,这可能潜存一些基本面问题。该公司股价已跌至非常低水平,惟大股东仍然大卖不误,股价便宜到难以置信。
大部份红筹股上市至今,股价跌得七零八落,一些红筹股的净现金远比股价还要高,种种好到不能相信的原因,使投资者不敢妄动。
严重折价
形象受损
马股上市的其中11只红筹股,自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可说是惨不忍睹;就算是把扩大资本活动,如派发红股及发售附加股等计算在内,绝大部份的股价仍出现严重折价。
截至2016年8月1日为止收市价为准,除了喜得狼控股及康尔国际的股价仍超过10仙,其余的9只市价,已经冲稀为10仙以下,比起首次公开献售新股(IPO)时的发售股时,差了一大截。
投资者损失惨重
以中国文具为例,当年首次公开售股的每股发售价为95仙,经过数年后,目前市价为8.5仙水平,跌幅高达86.5仙或是91.05%。更甚的是,上市后走势是跌多起少,连反弹止损的机会也不多,投资者可说损失惨重。
因账目疑云而陷入PN17公司行列的恒宝全球,当年每股发售价为80仙,至今仅剩4仙,而且是乏人问津,投资此股的投资者想是亏得“欲哭无泪”!
最近因账目不清而成为PN17公司的麦斯威,当年的发售价为每股85仙,扣除在2015年以2送1比例送红股后,除权后的理论价为56.66仙,惟目前却剩2仙,前后折价高达54.66仙或是逾96.47%。
从上述简单统计资料显示,相信大部份红筹股的投资者可说是严重“烧到手”,若是上市持股至今,更是面目全非。
业绩好
曾引重注
除了在2007年透过后门上市的华安国际(HUANN,2739,主板工业产品组)外,星泉国际是马股首只直接上市的红筹股,于2009年7月中在马股上市,当年为市场带来一股“红筹股”热潮,吸引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7年后的今天,为这只红筹股把脉算账,当年对红筹股兴致勃勃及寄予厚望的投资者,肯定是不胜唏嘘。
星泉国际当时首次公开献售股(IPO)的每股发售价为2令吉10仙,两次派发红股,即在2014年及2016年,皆是2送1比例派发红股,若是单单以此两项红股计划为准,股价也应落在约93仙水平。
截至2016年8月1日,收市价仅为12.5仙,仍然出现严重的80.5仙或是86.56%折价,股价表现可说是“非常差劲”。若是从上市以来持着此股不卖的长线投资者,在过去7年以来,他在星泉国际的投资,可说是损失不菲。
星泉国际年年赚钱
其实,在过去7年来,星泉国际的财务表现却展现出另一种迥异的情况,即在股价跌跌不休之际,它可是年年都在赚钱,使投资者感到百思不解。
资料显示,星泉国际从2009至2015年(截至6月30日为止财政年)的7年里,净利介于8567万9000令吉至1亿5286万8000令吉,每股净利介于33至44仙、每股资产值则从52仙扬升至2015年财政年的3令吉46仙。
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第三季,该公司净利下跌至380万9000令吉,前期净利为4246万1000令吉。营业额下跌至6494万1000令吉,前期为1亿9736万令吉。每股资产值增加至3令吉68仙。同期间,该公司净资产达到12亿4359万9000令吉,包括现金及银行余款达到6亿9466万2000令吉。银行贷款仅为1094万令吉。
星洲日报‧投资致富‧焦点策划‧文:李文龙‧2016.08.07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54635/%E7%BA%A2%E7%AD%B9%E7%96%91%E4%BA%91%EF%BC%8E%E4%BD%95%E6%97%B6%E8%A7%81%E6%97%A5